[實用新型]輪速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828728.2 | 申請日: | 2017-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078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葛飛;陳杰;張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P1/00 | 分類號: | G01P1/00;G0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張春雨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的制造加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輪速傳感器。
背景技術
汽車輪速傳感器是整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用于測量汽車車輪的轉速,對于現代汽車而言,輪速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輪速傳感器的原理為:齒圈轉動時,會使得穿過傳感器的磁力線密度發生變化,因而引起傳感器內部電壓變化,經過轉化成脈沖信號,以得出車速。
如圖1和圖2所示,其示出了一種現有的輪速傳感器。該輪速傳感器安裝在后橋橋殼上,通過控制橋殼尺寸及齒圈的尺寸,實現傳感器頭部與齒圈間隙滿足0.3-1.2mm的要求。
上述輪速傳感器在安裝使用的時候存在以下問題:1)輪速傳感器在后橋橋殼上安裝,傳感器加強筋起到導向作用,但是輪速傳感器與后橋橋殼的配合無法起到密封作用,會導致后橋漏油等可靠性故障。2)傳感器加強筋增加了傳感器重量,同時傳感器加強筋由于需要起到導向的功能,所以其表面的精度要求較高,工藝實現難度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輪速傳感器,在保證傳感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傳感器與后橋橋殼的配合密封性,減輕傳感器重量,降低工藝實現難度,提高傳感器及整車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輪速傳感器,其中,包括:
傳感器線束端;
傳感器頭部,傳感器頭部為柱狀,柱狀結構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容置凹槽,容置凹槽內嵌設有軟質密封圈,傳感器頭部穿過后橋橋殼上的傳感器容置孔設置,傳感器頭部外周面上的軟質密封圈與傳感器容置孔的內表面接觸密封;
傳感器安裝板,傳感器安裝板設置在傳感器線束端和傳感器頭部之間,傳感器安裝板上設置有固定連接孔,后橋橋殼上對應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通過固定連接孔和傳感器安裝孔的配合使用,可將輪速傳感器固定在后橋橋殼上。
如上所述的輪速傳感器,其中,優選的是,傳感器安裝板的底面上設置有限位凸臺,后橋橋殼的頂面上對應設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臺與限位凹槽相互扣接,可實現輪速傳感器在后橋橋殼上的安裝定位。
如上所述的輪速傳感器,其中,優選的是,傳感器安裝板上的固定連接孔的底部開口處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臺,后橋橋殼上的傳感器安裝孔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限位凸臺可扣接在第一限位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輪速傳感器,其中,優選的是,傳感器安裝板上與傳感器頭部相接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二限位凸臺,后橋橋殼上的傳感器容置孔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凸臺可扣接在第二限位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輪速傳感器,其中,優選的是,傳感器線束端、傳感器安裝板、傳感器頭部為一體成型設置,傳感器線束端和傳感器頭部共軸,傳感器安裝板自傳感器線束端和傳感器頭部的中心軸線垂直向外延伸。
本實用新型的輪速傳感器具有以下優點:
1)實現了輪速傳感器與后橋配合的密封性,保證了零部件及整車的可靠性。
2)增加了凸臺限位結構,提高了安裝方便性,結構簡單可靠,較為實用。
3)輪速傳感器的重量減輕、成本降低,制造工藝得到了優化。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輪速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輪速傳感器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局部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安裝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傳感器線束端 2-傳感器頭部 3-傳感器安裝板 4-后橋橋殼 21-容置凹槽 22-軟質密封圈 31-固定連接孔 32-第一限位凸臺 33-第二限位凸臺 41-傳感器容置孔 42-傳感器安裝孔 43-第一限位凹槽 44-第二限位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局部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輪速傳感器的安裝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8287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攝像頭清洗功能的內窺鏡
- 下一篇:電機安裝結構及使用其的新風除霾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