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車輛的座椅以及車輛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20768610.5 | 申請日: | 2017-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002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攻關;趙龍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16 | 分類號: | B60N2/16;B60N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座椅 以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座椅以及具有該座椅的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坐墊的側臂為剛體,整體鉸接在靠背的旋轉軸處,在座椅整體前傾時,坐墊整體與靠背整體向前旋轉,即靠背旋轉的度數(shù)與坐墊旋轉的度數(shù)基本保持一致。為了使坐墊能夠實現(xiàn)與靠背旋轉的度數(shù)基本一致,需要將坐墊的高度抬高(否則坐盆易與地板面或滑軌碰撞干涉),這樣導致坐墊上面到滑軌底面的距離較大,這制約了此類型座椅適用于內(nèi)部空間更大的MPV,對于相對空間較小的SUV則不合適。SUV對座椅的需求為整體厚度較小,即坐墊上面到滑軌底面的距離偏小。
而且,因坐墊的側臂為剛體,靠背與坐墊整體向前旋轉,使得坐盆整體下降的高度較大,當向前旋轉到三排乘客上車位置時,坐盆因向前向下移動較大,會侵占解鎖手柄的舒適性范圍,使得手柄的布置位置處于不舒適位置,使得乘客在操作時不便利。
同樣,因側臂為剛體結構,靠背與坐墊整體向前旋轉,使得坐盆整體下降的高度較大,為了與滑軌解鎖手柄避讓,坐盆上的防下潛位置超出設計范圍;同時因空間有限,使得坐盆只能使用整體式坐盆,坐盆因尺寸較大,模具費用以及零部件的成本較高。
另外,座椅整體前傾和向前滑動需要進行滑軌手動解鎖,操作繁瑣,用戶使用體驗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用于車輛的座椅,以解決座椅的坐墊高度較高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座椅,包括:靠背骨架;基座;調(diào)角器組件,所述調(diào)角器組件包括:第一連接板、調(diào)角器和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通過所述調(diào)角器相連,所述第一連接板與所述靠背骨架固定,所述第二連接板選擇性地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側臂,所述側臂包括:第一側臂和第二側臂,所述第一側臂鉸接在所述第二側臂的前側,所述第二側臂還與所述第一連接板鉸接;第一至第四連桿,所述第一連桿鉸接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側臂之間,所述第二連桿鉸接在所述第二側臂和所述基座之間,所述第三連桿和所述第四連桿分別鉸接在所述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基座之間,所述第一連桿位于所述第三連桿的前側,所述第三連桿和所述第四連桿分別位于所述第二連桿的前后兩側;其中,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所述第一側臂、所述第二側臂和所述基座之間形成五連桿機構,所述第二連桿、所述第二側臂、第四連桿、所述基座和所述調(diào)角器組件之間形成四連桿機構或五連桿機構,所述第三連桿、所述第四連桿、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連接板之間形成四連桿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桿的下端和所述第四連桿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基座的同一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臂鉸接在所述第二側臂的前端和后端之間,所述第二連桿的上端鉸接在所述第二側臂的前端。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搭接板,所述第一至第四連桿的下端鉸接在所述搭接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至第四連桿鉸接在所述搭接板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桿的下端鉸接在所述搭接板的前端,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四連桿鉸接在所述搭接板的后端。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定軌和動軌,所述動軌可運動地設置于所述定軌上,所述搭接板固定在所述動軌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板和所述第二側臂均大體呈L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至第四連桿中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加強筋。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具有以下優(yōu)勢: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座椅,通過設置第一側臂和第二側臂,可以提高座椅的結構強度,而且通過設置多個連桿,可以形成新的運動形式,能夠有效地將座椅從設計使用位置輸送到第三排乘客上下車位置,還能夠降低坐墊的高度,以及能夠實現(xiàn)靠背放平增加整車的儲物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座椅。
所述車輛與上述座椅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所具有的優(yōu)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座椅的示意圖;
圖3-圖5分別為圖2所示的座椅的不同局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6、圖8、圖10分別為座椅整體前傾不同角度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686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