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鈑金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706450.1 | 申請日: | 2017-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0154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棟;闕國強;劉璐;龔輝;王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0 | 分類號: | B62D25/00;B60J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鄭州市經濟***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鈑金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鈑金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門皮子是由多塊鈑金件焊接而成,這樣強度不夠,容易發生斷裂。汽車發生碰撞時極易產生變形,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安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發明一種汽車鈑金件,其強度高,變形程度小,不發生斷裂。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汽車鈑金件,包括第一鈑金本體、第二鈑金本體、折邊、第一折彎部、第二折彎部、第三折彎部、第四折彎部、第五折彎部、第六折彎部、第七折彎部、第八折彎部、第九折彎部、第十折彎部、第十一折彎部、第十二折彎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第七凹槽、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第十三凹槽、第十四凹槽、第十五凹槽、第十六凹槽、第十七凹槽、第十八凹槽和裝配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鈑金本體在第一鈑金本體的上方,第一折彎部、第二折彎部和第三折彎部均在第一鈑金本體上且在均在第一鈑金本體上且沿豎直方向向上,第四折彎部在第一鈑金本體沿長度方向的兩端,第四折彎部的上端連接折邊,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位于第一折彎部和第二折彎部之間的第一鈑金本體上,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從第二折彎部的底端延伸到第二折彎部的頂端,第六凹槽從第一折彎部的頂端延伸到第二折彎部的頂端,第七凹槽從第二折彎的頂端延伸到第三折彎部的底端,第五折彎部、第六折彎部、第七折彎部和第八折彎部均在第二鈑金本體上且沿豎直方向向上,裝配口從第六折彎部底部延伸到第六折彎部頂端,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和第十三凹槽均位于第六折彎部和第七折彎之間的第二鈑金本體上,第十四凹槽從第七折彎部的底端延伸到第八折彎部的頂端,第十五凹槽、第十六凹槽、第十七凹槽和第十八凹槽均位于第九折彎部和第十折彎部之間的第二鈑金本體上,第九折彎部、第十折彎部、第十一折彎和第十二折彎部均在第二鈑金本體上且沿豎直方向向下,第十二折彎部下端連接的第二鈑金本體的邊緣設置有開口槽。
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七凹槽上設置有一個通孔,所述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上設置有兩個通孔,所述的第十三凹槽和第十七凹槽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的第六折彎部和第七折彎部之間的第二鈑金本體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的第七折彎部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的第十折彎部和第十一折彎之間的第二鈑金本體上設置有通孔。
所述的第四凹槽的數量為兩個,第五凹槽的數量為兩個,第七凹槽的數量為四個,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七凹槽在第一鈑金本體上均沿第一鈑金本體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對稱設置。
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七凹槽位于第一鈑金本體的下表面,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位于第一鈑金本體的上表面;所述的第八凹槽、第九凹槽、第十凹槽、第十一凹槽、第十二凹槽、第十四凹槽和第十六凹槽均設置在第二鈑金本體的上表面,第十三凹槽、第十五凹槽、第十七凹槽和第十八凹槽均設置在第二鈑金本體的下表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汽車門皮子的一體化結構,減少汽車零部件之間的螺栓連接,增加汽車門皮子的強度,降低汽車發生碰撞時的變形量,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汽車鈑金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鈑金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二鈑金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七凹槽,2-第六凹槽,3-第三折彎部,4-第五凹槽,5-第二折彎部,6-第四凹槽,7-第一折彎部,8-第三凹槽,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四折彎部,12-折邊,13-第五折彎部,14-第六折彎部,15-第七折彎部,16-第八折彎部,17-第十八凹槽,18-第九折彎部,19-第十折彎部,20-第十一折彎部,21-第十二折彎部,22-第十七凹槽,23-第十六凹槽,24-第十四凹槽,25-第八凹槽,26-第九凹槽,27-第十凹槽,28-第十五凹槽,29-第十一凹槽,30-第十二凹槽,31-第十三凹槽,32-第一鈑金本體,33-第二鈑金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7064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