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剎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689913.8 | 申請日: | 2017-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973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春生;馬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7/12 | 分類號: | B60T7/12;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剎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試驗用剎車結構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剎車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底部托底碰撞試驗是讓車輛在特制的軌道上,以一定的速度去碰撞一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屬刀具。此類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碰撞過程中有可能會翻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因動力電池安裝在汽車底部,碰撞可能會引起電池起火。所以試驗過程中一般車內無人,試驗是靠外部動力牽引完成,但此時需要專業的試驗場地。為了讓試驗條件與車輛正常使用狀態更接近,有的試驗需要使用原車動力自行行駛,并要求試驗車在碰撞之后在指定位置將車制動。這就要求車輛的所有動作都需要自動或遙控完成。原有的辦法是采用自動駕駛機械人,但是這種機械人通常價格昂貴,而且此類試驗過程中還有可能對機械人造成損壞。綜上可以看出,現有汽車底部托底碰撞試驗中,難以控制試驗車碰撞后在指定地點剎車,且費用昂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剎車結構,用以解決現有汽車底部托底碰撞試驗中,難以控制試驗車碰撞后在指定地點剎車,且費用昂貴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剎車結構,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水平板和與所述水平板連接的豎直板,所述水平板遠離所述豎直板一端的相對兩側設置有兩個立板,兩個所述立板平行設置,且每個所述立板上設置有多個調節孔,所述豎直板上設置有電磁鐵;
擺臂,所述擺臂的第一端通過轉軸與所述底座轉動連接,且所述擺臂上設置有多個調節孔,所述擺臂上的調節孔與所述立板上的調節孔通過彈性元件連接,且所述彈性元件處于拉伸狀態;
頂桿,所述頂桿分別與所述擺臂的第二端和剎車踏板連接,且相對于所述水平板呈一傾斜角度;
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設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與所述擺臂相抵接;
其中,當所述電磁鐵處于通電狀態時,所述電磁鐵產生電磁力,在所述電磁力的作用下所述擺臂與所述豎直板貼合,當所述電磁鐵處于斷電狀態時,所述擺臂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性拉力的作用下,繞所述轉軸轉動,并帶動所述頂桿對所述剎車踏板產生壓力。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當電磁鐵處于斷電狀態時,擺臂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性拉力的作用下,繞所述轉軸轉動,并帶動頂桿對剎車踏板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試驗車能夠在指定位置剎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采用彈性元件的拉力驅動,電磁鐵斷電觸發,能夠有效地保證試驗車在指定位置啟動剎車,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成本較低、結構簡單,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其中,所述水平板與所述豎直板連接的位置設置有所述轉軸。
其中,所述擺臂與所述電動推桿的推桿相抵接。
其中,所述擺臂包括:
平行設置的兩個側板,每個所述側板上設置有多個所述調節孔;
連接兩個所述側板的連接管。
其中,所述頂桿與所述剎車踏板連接的一端設置有調節螺栓。
其中,所述電磁鐵的電源線的兩端通過一插接件連接。
其中,所述插接件位于汽車的前保險杠的下方。
其中,所述頂桿與所述擺臂的第二端鉸接。
其中,所述水平板與所述豎直板垂直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當電磁鐵處于斷電狀態時,擺臂在所述彈性元件的彈性拉力的作用下,繞所述轉軸轉動,并帶動頂桿對剎車踏板產生壓力,從而使得試驗車能夠在指定位置剎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采用彈性元件的拉力驅動,電磁鐵斷電觸發,能夠有效地保證試驗車在指定位置啟動剎車,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成本較低、結構簡單,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剎車結構中電源線的連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水平板,12-豎直板,13-立板,14-調節孔,15-電源線,16-插接件,17-彈性元件,21-側板,22-連接管,3-頂桿,4-剎車踏板,5-電動推桿,6-調節螺栓,7-撥叉,8-電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6899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