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支撐壓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92804.4 | 申請日: | 201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951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學敏;邵何興;何瑞光;袁浩;楊緒;汪小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 | 分類號: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撐 壓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焊接輔助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撐壓緊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的白車身由各種零件通過輔助工裝逐級焊接而成,通過輔助工裝可保證汽車車身精度及質量。
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通常是通過兩個支撐壓緊裝置對構成開口尺寸的車門內板與加強板分別進行支撐和壓緊。由于車門內板與加強板之間的開口尺寸較小,對加強板與車門內板采用錯開式分別支撐和壓緊,從而使得車門內板和加強板的支撐和壓緊較為費時費力。同時,由于該支撐壓緊裝置中具有氣缸11,需要生產車間具有氣源才能實現支撐和壓緊,從而使得其適用范圍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撐壓緊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車門內板和加強板的支撐和壓緊較為費時費力,支撐壓緊裝置的適用范圍有限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支撐壓緊裝置,其包括內板支撐機構和壓緊機構,所述內板支撐機構包括與夾具底板相連的第一底座、設置在第一底座上遠離所述夾具底板的一端的轉接塊以及設置在所述轉接塊上的支撐塊,所述支撐塊上遠離所述轉接塊的一端設置有用于與車門內板的底面相貼合的第一支撐面;所述壓緊機構包括推桿、推板、壓塊、支撐板、與所述夾具底板相連的第二底座、設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遠離所述夾具底板的一端的轉接板、設置在所述轉接板上遠離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的固定塊,所述推桿與所述固定塊上設置的通孔滑動配合;所述推桿的連接端與所述推板相連,所述推桿的推動端穿過所述通孔而位于所述固定塊的外側;所述推板通過安裝板與所述壓塊相連,所述壓塊的下壁面用于與所述車門內板的頂面相貼合,所述壓塊的上壁面與所述支撐板相連,所述支撐板上具有與加強板的底面相貼合的第二支撐面。
優選地,所述壓緊機構還包括連接塊,所述推桿的個數為多個,所述通孔的個數為多個,各所述推桿與各所述通孔一一對應配合;各所述推桿的所述連接端均與所述推板相連,各所述推桿的所述推動端均與所述連接塊相連。
優選地,所述壓緊機構還包括手柄固定架、設置在所述連接塊上遠離所述推板的一端的連接架以及手柄,所述手柄為L型結構,所述手柄的連接部與所述連接架轉動連接,所述手柄的彎折部與所述手柄固定架轉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手柄固定架上相對設置有兩固定板,所述彎折部位于兩所述固定板之間;所述連接架為U型架,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U型架的開口中。
優選地,所述壓塊與所述支撐板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
優選地,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為L型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壓緊裝置,其通過內板支撐機構的第一支撐面能夠對車門內板進行支撐,然后推動推桿的推動端,通過推板和安裝板帶動壓塊和支撐板靠近車門內板,并使壓塊的下壁面與車門內板的頂面相貼合,從而實現對車門內板的壓緊,同時,支撐板的第二支撐面能夠對加強板進行支撐。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支撐壓緊裝置方便地實現了對車門內板和加強板的支撐和壓緊,有效地解決了車門內板和加強板的支撐和壓緊較為費時費力的問題;同時,無需生產車間具有氣源也可以使用該支撐壓緊裝置,從而使得該支撐壓緊裝置的適用范圍較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并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現有支撐壓緊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壓緊裝置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板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轉接板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壓緊裝置在使用時的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
11、氣缸 21、第一底座 22、轉接塊 23、支撐塊 31、第二底座
32、轉接板 33、第一固定孔 34、第二固定孔 41、固定塊
42、推桿 43、推板 44、連接塊 51、安裝板 61、壓塊
62、支撐板 63、第二支撐面 71、手柄 72、固定板 73、連接架
81、車門內板 82、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方案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928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