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汽車分布式充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534418.X | 申請日: | 2017-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9384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趙宗哲;范云飛;牛琳媛;王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宇能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保***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分布式 充電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充電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分布式充電系統。
背景技術
面對能源與環境的巨大挑戰,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技術變革已成為汽車技術發展的焦點和核心,這為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電動汽車以電為動力,能夠實現“零排放”,噪音低,是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充電裝置為電動汽車運行提供能量補給,是電動汽車的重要基礎支撐,也是電動汽車商業化、產業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世界各國(如法國、日本、美國、以色列等)著名的汽車廠商都在加緊研制各類電動汽車和配套充電裝置,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和突破。國內,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電動汽車和配套充電設施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舉世矚目的北京2008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建立了世界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電池快速更換充電站,為電動汽車進行充電服務。
這種充電站的建設首先就要有國家電網等電力系統才能建設,而電動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不一定要在這一特定區域行駛,很多情況是需要長途跋涉,否則汽車作為代步工具的功能就大大的削弱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不受現有電網限制,且發電效率高的電動汽車分布式充電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汽車分布式充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組件陣列、蓄電池充電控制模塊、蓄電池、汽車充電控制模塊以及若干個充電樁,光伏組件陣列包括若干個光伏組件,光伏組件的直流電源輸出端經蓄電池充放電控制模塊與所述蓄電池的充電端連接,蓄電池的放電端經所述蓄電池充放電控制模塊與充電總樞站的電源輸入端連接,所述充電總樞站電源輸出端的第一路經第一電壓變換模塊與所述汽車充電控制模塊的電源輸入端連接,第二路經第二電壓變換模塊與所述充電樁的電源輸入端連接,所述汽車充電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出端與充電樁的控制端連接,用于控制充電樁為電動汽車充電;
所述光伏組件包括IBC電池,所述IBC電池包括N型硅片,所述N型硅片的背光面被等分為上下兩部分,每部分內設有一行若干列P型摻雜區域,P型摻雜區域之間或P型摻雜區域與所述硅片的邊沿之間設有一個N型摻雜區域,形成交替相鄰的P型摻雜區域和N型摻雜區域,其中上半部分每個P型摻雜區域上的主柵區域與與之對應的下半部分N型摻雜區域上的主柵區域在同一條直線上,上半部分每個N型摻雜區域上的主柵區域與與之對應的下半部分P型摻雜區域上的主柵區域在同一條直線上,上半部分中每個摻雜區域與與之對應的下半部分中的摻雜區域通過同一條主柵線連接,每條主柵線上設有若干條副柵線,用于連接摻雜區域上的副柵區域。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第一電壓變換模塊以及第二電壓變換模塊為DC-DC電壓變換模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在每個光伏組件的框架的最上側設有第一反光板,當太陽照射到第一反光板上時,第一反光板產生的陰影不會將后側的光伏組件遮擋。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在最后一排之前的光伏組件的背面設有第二反光板,第二反光板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光伏組件的支架高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在相鄰兩排光伏組件之間的地面上設有第三反光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充電系統通過光伏組件陣列以及蓄電池為充電樁提供電源,通過陽光就可以實現直流充電,不受現有電網的限制,可以分布于任何具有陽光的地區,進一步促進了電動汽車的發展。且光伏組件使用IBC電池,IBC電池通過兩次掩膜制備,在硅片非受光面等分的上下兩部分區域,分別形成交替相鄰的P型摻雜區域和N型摻雜區域,并且硅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P型摻雜區域和N型摻雜區域的主柵區域在同一直線上,并使用P、N型硅接觸通用的銀漿進行一步金屬化工藝,使得單片電池形成上下半片串聯的結構,從而在保持電池轉換效率的前提下,增加電池開壓、減小電流,有利于減小組件封裝中由于焊帶電阻帶來的功率的損失,提高了單個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
此外,所述系統中,在光伏組件上以及光伏組件之間增加相應的反光板,可使光伏組件表面在單位時間內接收到更多的輻照量,提高光伏組件的單瓦發電量,從而提高光伏組件陣列的發電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系統的原理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系統中IBC電池仰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宇能電氣有限公司,未經宇能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53441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