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車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232698.9 | 申請日: | 2017-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7818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袁精俠;鄔全洪;袁俊;王倫;張清艦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馨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400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車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架。
背景技術
車架是跨接在汽車前后車橋上的框架式結構,俗稱大梁,是汽車的基體。一般由兩根縱梁和幾根橫梁組成,經由懸掛裝置、前橋、后橋支承在車輪上。車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承受汽車的載荷和從車輪傳來的沖擊。車架的功用是支撐、連接汽車的各總成,使各總成保持相對正確的位置,并承受汽車內外的各種載荷。如圖1所示是現有技術的一種車架,包括縱梁10和橫梁20,橫梁20設置在兩側的縱梁10之間。現有的車架在設計時,主要考慮正面撞擊時的安全性,通過設置吸能裝置能夠減緩正面撞擊。在對側面撞擊的防護上,主要是依靠車身結構加強,從而保護車廂內的乘客安全。但是,在電動車等車輛中,車輛底部通常設置電池,需要對來自側面的撞擊防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多階段對車架側面撞擊能量進行吸收,減小撞擊對車輛的破壞,且成本較低的汽車車架。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汽車車架,包括橫梁和縱梁,所述橫梁設置在兩側的縱梁之間,所述橫梁中部具有彎折部,所述縱梁上設有吸能部,吸能部包括縱臂和連接臂,縱臂與縱梁平行且間隔設置,所述連接臂設置在縱臂兩端,連接臂分別與縱梁和縱臂連接,所述縱臂、縱梁和連接臂之間形成吸能空間,所述橫梁兩端穿過縱臂且與縱梁連接。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附屬技術方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吸能部包括弧形部,弧形部設置在縱臂兩端且與連接臂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吸能空間中設有潰縮管,潰縮管兩端分別與縱臂和縱梁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潰縮管的截面為菱形,吸能空間中設有多根潰縮管,潰縮管相鄰設置,潰縮管的棱邊相互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潰縮管中設有隔板,隔板交叉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連接臂的第一端部設有45°內倒角,第一端部與縱梁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架通過多層次的吸能結構,能夠有效吸收汽車受到側面撞擊時產生的撞擊能量,從而減小對車架底部部件造成的破壞;同時,其吸能部便于根據車型大小和尺寸進行調整,從而可適用于不同車型,增強了其通用性,降低了開發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現有技術的汽車車架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車架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潰縮管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倒角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2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汽車車架包括橫梁1和縱梁2,所述橫梁1設置在兩側的縱梁2之間。所述橫梁1中部具有彎折部11,所述縱梁2上設有吸能部3。吸能部3包括縱臂31和連接臂32,縱臂31與縱梁2平行且間隔設置,所述連接臂32設置在縱臂31兩端,連接臂32分別與縱梁2和縱臂31連接。所述縱臂、縱梁和連接臂之間形成吸能空間30,所述橫梁1兩端穿過縱臂且與縱梁2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當汽車的側面受到撞擊時,通過吸能空間的潰縮,從而吸收沖擊能量;當吸能部無法全部吸收沖擊能量時,橫梁的彎折部能夠形變,從而再次吸收沖擊能量,從而保證車架底部的電池等部件的安全。本實施例中,所述彎折部向上隆起,彎折部通過兩段彎曲梁焊接在一起形成。
如圖2至圖4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吸能部3包括弧形部33,弧形部33設置在縱臂31兩端且與連接臂32連接,從而使吸能部更易潰縮。所述吸能空間30中設有潰縮管4,潰縮管4兩端分別與縱臂31和縱梁2連接,通過設置潰縮管能夠進一步吸收沖擊能量。所述潰縮管4的截面為菱形,吸能空間中設有多根潰縮管4,潰縮管4相鄰設置,潰縮管4的棱邊41相互連接,從而使潰縮管在連接臂之間形成波浪形。所述潰縮管4中設有隔板42,隔板42交叉設置。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能夠使潰縮管吸收更多撞擊能量。所述連接臂32的第一端部321設有45°內倒角40,第一端部與縱梁連接,從而使受到沖擊時,連接臂從端部開始破壞,然后逐漸潰縮,控制潰縮起始位置,可以使連接臂吸收更多撞擊能量。
本實施例的汽車車架通過多層次的吸能結構,能夠有效吸收汽車受到側面撞擊時產生的撞擊能量,從而減小對車架底部部件造成的破壞;同時,其吸能部便于根據車型大小和尺寸進行調整,從而可適用于不同車型,增強了其通用 性,降低了開發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馨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馨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23269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機構
- 下一篇:汽車車架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