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現超低排放的燃煤煙氣除塵脫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199673.3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8970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孟磊;谷小兵;申鎮;江澄宇;李葉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1/02 | 分類號: | B01D51/02;B01D53/78;B01D53/50;B03C3/0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00 | 代理人: | 余長江 |
| 地址: | 10009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排放 燃煤 煙氣 除塵 脫硫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保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燃煤煙氣處理,具體涉及一種實現超低排放的燃煤煙氣除塵脫硫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電力需求持續增大,霧霾持續影響,控制PM2.5提到了議事日程。地方政府、電力企業紛紛提出“超低排放”、“近零排放”、“達到燃機排放標準”的建設或改造要求。“超低排放”,要求實現科學指導火電行業可持續發展超潔凈排放。
2014年9月三部委聯合下發了《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對燃煤發電機組排放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嚴控大氣污染物排放,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含在建和項目已納入國家火電建設規劃的機組)應同步建設先進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不得設置煙氣旁路通道。隨后,各省又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排放標準。
其中,要求東部地區(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11省市)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mg/Nm3)。
要求中部地區(黑龍江、吉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8省)新建機組原則上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
鼓勵西部地區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并且支持同步開展大氣污染物聯合協同脫除,減少粉塵、三氧化硫、汞、砷等污染物排放。
2015年0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全國燃煤火電機組要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燃煤火電廠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已經成為了共識。
而實現超低排放的關鍵是實現二氧化硫和粉塵的超低排放,為了實現二氧化硫超低排放,常規技術手段是增加噴淋層或者采用串塔技術。為了實現粉塵超低排放需要,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包括:對除塵器進行升級改造或者增加濕式除塵器。這些技術造價都比較高,并且改造周期長,影響燃煤發電主廠正常運行。并且,現有除塵器即使升級改造也僅是對于顆粒較大的粉塵脫除效果明顯,對于細小顆粒的脫除效果提升較不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現超低排放的燃煤煙氣除塵脫硫系統。使鍋爐煙氣在經過前處理后,首先經過相變團聚裝置,增加大顆粒粉塵所占比例,然后進入除塵器,將粉塵濃度控制在30mg/Nm3以內,最后進入實現協同除塵的濕法脫硫吸收塔,可實現二氧化硫和粉塵的超低排放。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實現超低排放的燃煤煙氣除塵脫硫系統,包括沿煙氣流向依次連接的:
一相變團聚裝置、一除塵裝置及一脫硫吸收塔;
其中,相變團聚裝置包括:依次連接的一入口整流段、一相變換熱段及一出口段;
所述相變換熱段內布置有換熱器,用以供換熱介質流通;
所述脫硫吸收塔內具有一煙氣入口及一噴淋層,所述煙氣入口及噴淋層之間設有一湍流裝置,用以使煙氣通過之后形成湍流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入口整流段設置有若干導流板,用以使通過入口整流段的煙氣流場均勻;所述相變換熱段內的換熱器為氟塑料換熱器;所述換熱介質為水。
進一步地,所述除塵裝置為電除塵器。
進一步地,所述湍流裝置包括:沿煙氣流量依次布置若干層管列,各管列中包括多根平行布置的湍流管,任一管列中的各湍流管與其他管列中的湍流管平行交錯或投影交叉。
進一步地,所述管列在其所在塔體的水平截面內的開孔率為65%-78%。
進一步地,所述湍流管為圓形或類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脫硫吸收塔內還設置有位于噴淋層下游的一第一除霧層及一第二除霧層;
其中,所述第一除霧層布置有若干層屋脊式除霧器,所述第二除霧層布置有旋流式電除霧器;
所述旋流式電除霧器包括多個二次除霧單元,每個所述二次除霧單元包括一陽極筒體,所述陽極筒體具有一煙氣進口,該煙氣進口設有一旋流板;所述陽極筒體的中心固設與其絕緣的極芯,所述極芯電連接一高壓直流電源。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直流電源連接一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接入一控制系統。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裝置為一自動開關,所述控制系統為脫硫系統分布式控制系統(DCS)。
進一步地,所述湍流裝置與噴淋層之間的距離為1.8-3.2米;所述第一除霧層與第二除霧層之間的間距為1.2-2.5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19967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塵排放打磨房
- 下一篇:一種焦化裝置低壓逸散氣體回收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