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降低風阻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84087.4 | 申請日: | 2017-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5019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明(設計)人: | 林清龍;楊文杰;宋名洋;陳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35/00 | 分類號: | B62D35/00;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京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5212 | 代理人: | 王美花 |
| 地址: | 350119***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引擎 艙下護 板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風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降低風阻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國家排放法規日益嚴格及電動車的里程數需求,而降低風阻能夠有效地降低油耗,有研究表明,風阻降低10%,油耗可以下降2.5%,而底盤的風阻貢獻量約占整車20%。引擎艙的下護板能夠有效的平整氣流,降低風阻。
現有的未增加阻唇板設置的引擎艙下護板,不能夠更有效地梳理氣流,使得流向車后的氣流紊亂,不利降低風阻;而現有的是在引擎艙下護板下方直接加一塊橫板,且橫板增加到最前方,這樣會影響外觀造型,且不利傳動軸軸套冷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降低風阻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能保證傳動軸套散熱的同時,加阻唇板后的引擎艙下護板能降低風的阻力,從而降低油耗。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能降低風阻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包括引擎艙下護板本體,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設置于車輛引擎艙的下方,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前端中部設置有一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前端向下延伸設置有兩個阻唇板,且兩個阻唇板以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為中心對稱設置,所述阻唇板包括一橫板、一弧形板以及一L型板,所述橫板、弧形板、L型板從左至右依次平滑連接;所述阻唇板下邊緣與地面形成一接近角,所述接近角為20~25度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阻唇板的高度為20mm~3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引擎艙下護板本體前端中部設置有一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這樣通過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能保證傳動軸軸套的冷卻;且以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為中心對稱設置兩個阻唇板,該阻唇板由橫板、弧形板、L型板從左至右依次平滑連接組成,這樣保證了降低風阻,又能夠保證傳動軸軸套的冷卻,且更加美觀。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設置于引擎艙下部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一種能降低風阻的引擎艙下護板結構,包括引擎艙下護板本體1,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1設置于車輛引擎艙(未圖示)的下方,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1前端中部設置有一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2;這樣通過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2能保證傳動軸軸套4的冷卻;所述引擎艙下護板本體1前端向下延伸設置有兩個阻唇板3,且兩個阻唇板3以傳動軸軸套散熱進氣導口2為中心對稱設置,所述阻唇板3包括一橫板31、一弧形板32以及一L型板33,所述橫板31、弧形板32、L型板33從左至右依次平滑連接;這樣阻唇板3不僅美觀,而且降低了風的阻力;所述阻唇板3下邊緣與地面形成一接近角A,所述接近角A為20~25度之間。接近角的設置,也使得引擎艙下護板本體1與地面有一定的角度,這樣減少降低風的阻力,從而降低油耗。
其中,所述阻唇板3的高度H為20mm~30mm之間。使得流向車后的氣流更加順暢。
總之,本實用新型能保證傳動軸套散熱的同時,加阻唇板后的引擎艙下護板能降低風的阻力,從而降低油耗。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840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中心靜脈置管護理盒
- 下一篇:多用戶遠程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統和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