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動拆卸電極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20009268.0 | 申請日: | 2017-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6393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施亮林;張廷;曹興達;倪明之;姚震宇;高恒勇;趙志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明珞汽車裝備(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27 | 分類號: | B23P19/027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龐學哲 |
| 地址: | 510530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高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拆卸 電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用于電極帽拆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拆卸電極帽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白車身點焊所使用的焊槍與電極帽結合面是錐面配合,而作為消耗件的電極帽需要經常更換,現有的拆卸電極帽方法有兩種——手動拆卸與自動拆卸,手動拆卸由于生產效率低,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而適用于自動拆卸的設備要么是“旋扭”式,要么是“撬杠”式原理,現有在市場上使用的更換電極帽的設備還存在一些缺陷,無論是基于“旋扭”式原理,還是基于“撬杠”式原理的拆帽設備,在拆帽時都存在磨損電極桿的問題,首先“旋扭”式拆帽設備示教時,電極帽與拆帽口旋扭中心同心度難以保證,拆帽口轉旋時勢必會造成電極帽內孔錐面磨損電極桿外圓錐面;其次“撬杠”式拆帽設備卡住電極帽的“撬杠”是繞著某一點做旋轉運動,必然造成電極帽對電極桿產生附加的傾覆彎矩,造成電極桿錐面端部偏磨,使用一定次數后,電極桿端部錐面會滲漏冷卻液,影響焊槍使用壽命,再者電極桿是價值比較高的物件,對于拆帽設備的使用客戶而言,頻繁更換電極桿是絕對無法忍受的。
經過實踐證明,對電極桿損傷最小的拆帽方式是使電極帽沿電極桿軸線方向直接脫離開,鑒于電極帽與電極桿間的結合力,通過人力把電極帽從電極桿上拉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目前還未有能實現沿電極桿軸向脫帽的機械裝置,因此,一種超越“旋扭”和“撬杠”式拆帽原理的新型拆帽方法及其實現裝置正應運而生。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拆卸電極帽裝置,該裝置能實現自動、快速拆卸種焊槍電極帽,并且幾乎不損傷電極桿錐面,以解決現有拆帽設備或裝置存在的磨損電極桿的問題,同時還能適應任意一種聯結形式,任意“張口”、“喉深”尺寸的焊槍,并能滿足焊槍上、下電極帽拆卸工況。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拆卸電極帽裝置,包括拆帽機構和驅動機構,所述拆帽機構包括定位座和楔形鉗,所述楔形鉗具有可卡住電極帽的鉗端和向所述鉗端傾斜的底部斜面,所述定位座上設有可卡住電極桿的定位結構以及可與所述底部斜面配合的導向面,所述驅動機構可驅動所述楔形鉗運動并通過底部斜面和導向面的配合提供將楔形鉗向上抬起從而通過鉗端將電極桿上電極帽脫離的作用力。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定位結構包括由定位座向前伸出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開設側開口的電極桿導槽,電極桿導槽的前后兩側伸出用于卡緊電極桿止口的前凸邊和后凸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定位板在電極桿導槽的端口兩側形成前V形邊和后V形邊,前V形邊和后V形邊間形成朝向電極桿一側的V形口。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楔形鉗具有可從電極桿兩側卡住電極帽的左鉗齒和右鉗齒,所述定位座上于后凸邊的左側設有左鉗齒導槽,于后凸邊的右側設有右鉗齒導槽,左鉗齒導槽的槽底形成與左鉗齒底部斜面配合的左導向面,右鉗齒導槽的槽底形成與右鉗齒底部斜面配合的右導向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左導向面和右導向面上均設有滾道,滾道內設有滾珠。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定位座上設有橫向穿置于左鉗齒導槽和右鉗齒導槽的插銷,所述插銷上于左鉗齒導槽內設有可向下按壓左鉗齒的左扭簧,所述左扭簧的一端嵌在左鉗齒的第一卡槽內,另一端嵌在定位座的第二卡槽內;所述插銷上于右鉗齒導槽內設有可向下按壓右鉗齒的右扭簧,所述右扭簧的一端嵌在右鉗齒的第三卡槽內,另一端嵌在定位座的第四卡槽內。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氣缸。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還包括增力機構,所述增力機構包括支撐結構、搖桿和連桿,所述拆帽機構設在所述支撐結構的頭部,氣缸設在所述支撐結構的尾部,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接頭,所述搖桿的一端通過第一銷軸鉸接于支撐結構上,另一端通過第二銷軸與連桿的前端鉸接,連桿的后端通過第三銷軸與接頭鉸接,所述楔形鉗的后端通過第四銷軸鉸接于第一銷軸與第二銷軸之間的搖桿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將增力機構罩在內部的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座、設在底座前端的定位座安裝板、設在底座后端的氣缸安裝板、設在箱體兩側的側板以及設在箱體頂部的箱蓋,所述定位座固定安裝在所述定位座安裝板上,所述氣缸安裝在所述氣缸安裝板上,所述箱蓋上設有鉸接支座,所述搖桿的一端通過第一銷軸鉸接于鉸接支座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銷軸、第二銷軸、第三銷軸和第四銷軸的端部均設有擋圈卡槽,擋圈卡槽內設有擋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明珞汽車裝備(上海)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明珞汽車裝備(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00092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