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在制備抗炎藥物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49901.9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152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佘志剛;崔輝;潘亞宏;黃錫山;劉紅菊;李闖彪;梅秀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廣州金蟬花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P17/06;C12P17/16;C07D405/04;C07D319/20;A61P29/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深研專利事務所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 地址: | 510275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抗炎藥物 聚酮化合物 內生真菌 保藏 菌株 應用 微生物菌種保藏 聚酮類化合物 抗炎治療 臨床應用 可用 式II 分泌 誘導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在制備抗炎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從一株海漆內生真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化合物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新化合物,屬于聚酮化合物,及其在制備抗炎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炎癥是當機體受到外源性的感染,機體采取的自我組織修復,排除損傷細胞和外來抗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種免疫反應必須迅速且可控,防止發生進一步的炎癥紊亂,從而造成嚴重組織損傷。據報道,炎癥跟肥胖,糖尿病,血栓,甚至癌癥都有直接的關系。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炎藥主要有兩類:非甾體抗炎藥和甾體類抗炎藥。雖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炎效果,但長期大量使用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和耐受性,如胃粘膜損傷、肝臟損傷、腎臟損害等。為解決藥物的耐受性及不良反應,尋找新的抗炎藥物以及相關新穎骨架類型的藥物成為抗炎藥物研究領域的熱點。
天然產物是藥物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由于其具有結構多樣性和廣泛的生物活性,是藥物的重要的藥源分子。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統計,在1981年到2014年期間,大約有62%藥物來源于天然產物或者來源于天然產物的結構修飾物。海洋真菌是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真菌的代謝途徑多樣,代謝產物豐富,具有可持續性,對環境友好等特點,一直是藥物篩選的重要源頭。其次真菌的代謝產物具有廣泛的生理活性,如抗菌,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炎,酶抑制等多種活性。目前,從海洋真菌中尋找新的藥源分子已成為國際國內研究的熱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類新的海洋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該系列新化合物可抑制LPS刺激巨噬細胞產生NO的產生,起到顯著的抗炎作用,在制備抗炎藥物中具有遠大的市場前景。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海漆內生真菌Diaporthe sp.SYSU-HQ3。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I和II。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在抗炎藥物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株海漆內生真菌Diaporthe sp.SYSU-HQ3,已于2017年8月4日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地址: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大院59號樓5樓),保藏號為GDMCC No:60217。
一種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結構式如下式(I,II)所示:
另外,所述海漆內生真菌來源的聚酮化合物是從所述海漆內生真菌Diaporthesp.SYSU-HQ3的發酵液中分離得到,具體方法如下:
S1.真菌種子培養:
將權利要求1所述海漆內生真菌Diaporthe sp.SYSU-HQ3接種斜面培養基,培養3天后,接入馬鈴薯葡萄糖水培養基,培養3~7天得種子液;
S2.真菌發酵培養:
將種子液接入固體大米發酵培養基中,于25~35℃靜置1個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廣州金蟬花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大學;廣州金蟬花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499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以甜高粱汁為原料培養微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雜色曲霉Av-2菌株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