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肺癌分期的標志物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31992.3 | 申請日: | 2017-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97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殷衛海;張銘超;儲天晴;常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4 | 分類號: | G01N33/574;G01N33/5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杰律師事務所 11627 | 代理人: | 袁沁菲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肺癌 自發熒光 種檢測 分子標記物 分子標志物 正常肺組織 準確度 癌癥分期 患者肺部 強度變化 正常組織 標志物 激發光 檢測 激發 應用 分析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檢測肺癌患者正常肺組織或肺癌的癌旁組織自發熒光強度,作為區分肺癌分期的分子標志物的應用和檢測方法。通過440nm至700nm之間的激發光激發患者肺部正常組織或癌旁組織,接收460nm至800nm之間的自發熒光,分析作為分子標記物的自發熒光強度變化,確定受試者患有肺癌或癌癥分期。該方法簡單方便,準確度高且重復性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肺癌的癌旁組織或肺癌患者正常肺組織的生物自發熒光強度,作為判斷肺癌分期的生物標志物。
背景技術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道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進展快、療效差等特點。肺癌的兩個主要的形式是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絕大多數,約70%~80%,肺腺癌和肺鱗癌是其中主要的兩種病理亞型。
2012年,全球有180萬的人口患有肺癌,其中有160萬死于肺癌。據統計,在男性中,因癌癥死亡人數中,肺癌占據首位。而女性方面,肺癌占據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
在美國,所有患有肺癌的病人,只有16.8%的患者在診斷出肺癌后,存活超過5年。在英國,2005年-2009年之間,存活超過5年的患者低于10%。這些數據在發展中國家更糟糕。目前,有30-40%的非小細胞型肺癌,60%的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屬于IV期。越早診斷出肺癌對于存活率的影響也很大。據英國報道,70%的早期診斷患者存活可以超過1年,但是當患者被診斷出是癌癥晚期,存活超過1年的患者數量只有14%。所以,癌癥的早期診斷和判斷癌癥分期的方法,在臨床中十分重要。
盡管現在用于癌癥診斷的手段眾多,例如X光診斷、內窺鏡診斷、超聲、血液生化、PET-CT、CTC循環細胞檢測。但對于判斷癌癥分期的方法,仍然還只能使用切片進行染色確定。而針對肺癌而言,獲取癌癥組織樣本需要開胸手術或微創手術對癌癥組織處切片,這對于患者的創傷是巨大的,且當癌癥組織較小不易判斷時,為了獲取癌癥組織樣本而進行手術,也極大地提高了醫療成本。
因此,目前亟需一種活體無創或超微創且能準確檢測體積較小肺癌的分期的新型檢測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旨在于此。
發明內容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分子標記物在制備用于診斷和預測肺癌或其分期的產品中的應用,其中,所述分子標記物為使用440nm至700nm之間的激發光激發受試者肺部正常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所述自發熒光的波長范圍在460nm至800nm之間。
另一方面,本發明公開一種分子標記物在制備用于診斷和預測肺癌或其分期的產品中的應用,其中,所述分子標記物為使用440nm至700nm之間的激發光激發受試者癌旁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所述自發熒光的波長范圍在460nm至800nm之間。
另一方面,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子標記物在制備用于診斷和預測肺癌或其分期的產品中的應用,其中,所述分子標記物為使用440nm至700nm之間的激發光激發受試者肺部正常組織和疑似的癌旁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所述自發熒光的波長范圍在460nm至800nm之間。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當所述激發光激發受試者肺部正常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值小于非肺癌患者肺部正常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值,則確定受試者患有癌癥。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當所述激發光激發受試者疑似的癌旁組織的自發熒光強度值小于非肺癌患者肺部正常組織后的自發熒光強度值,則確定受試者患有癌癥。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激發光范圍優選為460nm-640nm,更優選為460nm-580nm。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接收光范圍優選為480nm-700nm,優選為500nm-62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319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