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防碰撞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25218.1 | 申請日: | 2017-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11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冀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16 | 分類號: | G08G1/1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艷 |
| 地址: | 400039 重慶市九***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聯網 車輛 碰撞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車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防碰撞系統,包括后臺服務器和多個車載終端,所述車載終端包括定位模塊、車牌識別模塊、控制模塊、提示模塊和無線收發模塊,定位模塊用于獲取車輛的實時位置,車牌識別模塊用于識別本車輛的車牌號碼,控制模塊用于將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發送給后臺服務器,提示模塊用于提示駕駛員所在車輛與其他車輛的車距,無線收發模塊用于與后臺服務器通信;后臺服務器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模塊,通信模塊用于與車載終端通信,處理模塊用于處理車距數據。本發明能提前提示駕駛員車輛間距,讓駕駛員提前進行防碰撞的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防碰撞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車聯網作為智能交通的一種重要手段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車聯網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交互網絡,車輛通過GPS、RFID、傳感器和攝像頭等裝置可以完成自身環境和狀態信息的采集,再通過計算機技術對車輛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最終計算出不同車輛的最佳路線并及時匯報路況。
由于道路上車輛的數量增加,使得路況信息變得越來越復雜,復雜的路況信息對駕駛員的路況觀察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當駕駛員對路況觀察不到位及對周圍的車況發現不及時時,很容易引發擦掛及撞車等交通事故,因此,現有技術設計了能應用到汽車上的防碰撞系統,該系統通過雷達或攝像頭等傳感器采集車輛周圍的障礙物信息,并判斷車輛與障礙物間的距離來提示駕駛員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
但是,現有的車輛防碰撞系統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需要在車輛與障礙物的距離較近時才進行提示,預防性不足;二是環境對該系統的影響較大,如果視線不佳,難以及時測量到車輛與障礙物的間距并進行提示。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防碰撞系統,以在車輛靠近前進行防撞提示。
本方案中的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防碰撞系統,包括后臺服務器和多個車載終端,所述車載終端包括定位模塊、車牌識別模塊、控制模塊、提示模塊和無線收發模塊;
定位模塊,用于獲取車輛的實時位置并發送給控制模塊;
車牌識別模塊,位于車輛的車牌處,用于識別本車輛的車牌號碼并發送給控制模塊;
控制模塊,用于在獲取車牌號碼和實時位置后控制無線收發模塊進行周期性發送,在從無線收發模塊獲取后臺服務器的車距信息后,控制模塊根據從無線收發模塊獲取的車距信息控制提示模塊進行車距提示;
提示模塊,用于根據控制模塊的控制提示駕駛員所在車輛與其他車輛的車距;
無線收發模塊,用于將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發送給后臺服務器,并接收來自后臺服務器的車距信息;
所述后臺服務器包括通信模塊和處理模塊;
通信模塊,用于接收車載終端的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發送給處理模塊,并將處理模塊處理后得到的車距信息發送給車載終端;
處理模塊,用于根據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確定本車輛的位置,處理模塊根據實時位置計算本車輛與其他車輛的車距信息,處理模塊將車距信息和車牌號碼發送給通信模塊。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控制模塊獲取定位模塊的實時位置和車牌識別模塊的車牌號碼,然后,控制模塊控制無線收發模塊將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周期性地發送給后臺服務器,后臺服務器上的通信模塊將實時位置和車牌號碼傳遞給處理模塊,處理模塊根據實時位置計算該車牌號碼所在車輛與其他車輛間的車距信息,例如車距信息可以是“渝AXXXX與渝BXYYX的間距為86m”,處理模塊通過通信模塊將車距信息和對應的車牌號碼發送給無線收發模塊,控制模塊根據從無線收發模塊獲取的車距信息和對應的車牌號碼控制提示模塊提示駕駛員,讓駕駛員清楚自己所在車輛與周圍車輛的間距,讓駕駛員提前注意保持車距,防止與其他車輛的車距過近而發生碰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冀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冀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252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