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波束搜索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85001.2 | 申請日: | 201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37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玲;韓瀟;耿立茹;張天魁;范斌;谷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B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波束 搜索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搜索方法及裝置,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用于避免波束搜索時搜索到的最優細波束對為局部最優細波束對。該方法包括:當檢測到當前使用的細波束對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小于第一閾值時,獲取最優粗波束對;最優粗波束對為全部粗波束對中信噪比SNR最大的粗波束對;判斷最優粗波束對的SNR是否小于第二閾值;若最優粗波束對的SNR小于第二閾值,則通過遺傳算法確定初始波束搜索值;將初始搜索值將作為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值,并通過Rosenbrock算法確定最優粗波束對中的最優細波束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用于波束搜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束搜索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各種應用的業務量猛增,移動數據應用急速增長,這使得傳統移動通信系統蜂窩網絡面臨重大挑戰。現階段頻譜效率已經接近香農極限(英文名稱:Shannon Limit),僅僅采用頻譜效率增強技術很難滿足這些應用對帶寬的需求。另外,目前廣泛應用的6GHz以下的微波頻段無法提供足夠頻譜,因此30-300GHz的毫米波段受到了廣泛重視。相對于6GHz以下的頻段來說,毫米波的路徑損失更高、對障礙物的穿透能力很差、大氣的吸收也更強,使得小區覆蓋范圍下降。現有技術中進一步提出,利用波束賦形技術獲得的高增益可以增大小區覆蓋范圍、擴充系統容量、減小干擾。同時,毫米波段的短波長也更有利于大規模天線的部署。綜上,毫米波大規模多入多出(英文名稱: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簡稱:Massive MIMO)系統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
當基站端配備大規模天線時,產生寬度較窄波束的碼本數目很多。在終端與基站建立連接之前以及鏈路失敗時,都需要收發雙方確定互相對準的波束對。即,在基于碼本的Massive MIMO系統中,需要搜索選擇最優收發碼本,對應最佳波束對(英文名稱:BeamPair),以使通信鏈路達到最佳。現有技術中一種波束搜索方案為:首先確定最優粗波束,然后通過羅森布羅克(英文名稱:Rosenbrock)算法搜索最優細波束對。其中,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值或隨機設置為任一細波束對或設置為最優粗波束對對應的邊緣細波束對或最優粗波束對對應的中心細波束對。然而,在通過Rosenbrock算法搜索最優細波束對時,若設置的初始值使Rosenbrock算法先搜索到了一個次優的細波束對,則會由于該次優的細波束對優于其周圍任一波束對,進而導致無法搜索到最優細波束對,即搜索到的波束對為一個局部最優細波束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波束搜索方法及裝置,用于避免波束搜索時搜索到的最優細波束對為局部最優細波束對。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波束搜索方法,包括:
當檢測到當前使用的細波束對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小于第一閾值時,獲取最優粗波束對;所述最優粗波束對為全部粗波束對中信噪比SNR最大的粗波束對;
判斷所述最優粗波束對的SNR是否小于第二閾值;
若所述最優粗波束對的SNR小于所述第二閾值,則通過遺傳算法確定初始波束搜索值;
將所述初始搜索值將作為Rosenbrock算法的初始值,并通過所述Rosenbrock算法確定最優粗波束對中的最優細波束對。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波束搜索裝置,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在檢測到當前使用的粗波束對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小于第一閾值時,獲取最優粗波束對;所述最優粗波束對為全部粗波束對中信噪比SNR最大的粗波束對;
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最優粗波束對的SNR是否小于第二閾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850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