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鈴薯白絹病的防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10947.2 | 申請日: | 2017-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921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曹洋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洋洋 |
| 主分類號: | A01G13/00 | 分類號: | A01G13/00;A01B79/02;A01B7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7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鈴薯 噴灑 可濕性粉劑 防治 拌種 土壤 菌核 塊根 禾本科作物 馬鈴薯收獲 土壤酸堿度 五氯硝基苯 發病初期 馬鈴薯莖 石灰消毒 有效治療 早期治療 輪作 莖基部 微堿性 拔除 倍液 病穴 干土 灌穴 混勻 淋施 撒施 下層 病菌 發病率 地塊 栽種 種植 土地 發現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鈴薯白絹病的防治,種植前,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層;調整土壤酸堿度,使土壤呈中性至微堿性;馬鈴薯栽種后,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灑于馬鈴薯莖塊根部,隔一周噴灑一次;馬鈴苗期乃至結薯期、長薯期即開始進行白絹病的防治;發現病株,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于發病初期灌穴或淋施,病區用40%五氯硝基苯0.5~1.5kg加細干土30~50kg混勻后撒施于莖基部土壤上或噴灑5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馬鈴薯收獲后,發病重的地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進行水旱輪。通過以上方法,實現對馬鈴薯白絹病的早期治療和防治,減少白絹病的發病率,實現白絹病的有效治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蔬菜的病害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馬鈴薯白絹病的防治。
背景技術
在北方地區,馬鈴薯的種植范圍較廣,徐州豐縣地區作為一個農業種植大縣,引進了大面積的馬鈴薯種植。尤其是在大沙河附近,以沙土地為主,種植馬鈴薯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好。但是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尤其是白絹病,一旦受病,即會大面積減產,且會對土地造成污染。
馬鈴薯白絹病的病癥產要表現為:薯塊上密生白色絲狀菌絲,并有棕褐色圓形菜籽狀小菌核,切開病薯皮下組織變褐。以菌核或菌絲遺留在土中或病殘體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強,耐低溫,在-10℃或通過家畜消化道后尚可存活,自然條件下經5~6年仍具萌發力。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鈴薯白絹病的防治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馬鈴薯白絹病的防治方法,具體步驟包括:1)種植前,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層,減少該病發生;2)結合整地,以每平方米0.15~0.25 kg的量施用消石灰,調整土壤酸堿度,使土壤呈中性至微堿性;3)馬鈴薯栽植,開溝,在溝內施氮磷鉀復合肥,化肥上面施腐熟的有機肥,在有機肥上面播芽塊,使芽塊與化肥隔離開;4)馬鈴薯栽種后,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噴灑于馬鈴薯莖塊根部,隔一周噴灑一次;5)馬鈴苗期乃至結薯期、長薯期即開始進行白絹病的防治,預防白絹病的發生:5.1)每隔1個月噴灑3000~5000倍的石灰水1次,防止土壤酸化;5.2)適當追施硫酸銨、硝酸鈣;5.3)6、7月份進行疏葉管理,改善行間通風和采光;6)發現病株,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8)用20%利克菌乳油1000~3000倍液于發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7)病區用40%五氯硝基苯0.5~1.5kg加細干土30~50kg混勻后撒施于莖基部土壤上或噴灑5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300~800倍液、50%混殺硫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3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3000倍液,隔7~10天1次;9)馬鈴薯收獲后,發病重的地塊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進行水旱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實現對馬鈴薯白絹病的早期治療和防治,減少白絹病的發病率,實現白絹病的有效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洋洋,未經曹洋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109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市政工程用樹木快速除雪裝置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馬鈴薯和紅薯的通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