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06688.6 | 申請日: | 2017-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29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盧敏;官亞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藍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W40/08 | 分類號: | B60W40/08;G06F21/32;G06F21/34;B60R22/48;B60K28/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仕誠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樂珠秀 |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駕駛員身份 駕駛員身份識別 安全系統主機 人臉信息 攝像裝置 身份認證成功 駕駛員信息 駕駛 關鍵信息 快速識別 認證成功 認證失敗 實時監管 行車安全 安全帶 有效地 稽核 人臉 預存 監管 錄入 傳送 圖像 認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及系統,包括駕駛員信息錄入;駕駛員身份認證,通過第一攝像裝置對駕駛員的人臉快速識別,并將人臉信息傳送至安全系統主機,安全系統主機判斷駕駛員人臉信息是否與其預存的駕駛員面貌關鍵信息一致,若一致,則駕駛員身份認證成功,進入步驟三,否則駕駛員身份認證失敗,不允許駕駛員開啟車輛;允許身份認證成功的駕駛員開啟車輛,通過第二攝像裝置識別整幅駕駛圖像,判斷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采用本發明方法及系統,可以有效地對駕駛員進行人證合一稽核,并在駕駛過程中實時監管,確保行車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駕駛員身份識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公務車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公務車(如出租車、公共汽車、校車、網約車、商務大巴等)的駕駛員識別都是通過接觸或非接觸IC卡進行打卡識別,此方法只對IC卡合法性做判斷,并不能監管持卡人員的身份,一次打卡后也無法跟蹤確認車輛駕駛員信息。現有的網約運營車,只能判斷注冊賬號,并不能確認駕駛員身份以及車型;當非注冊駕駛員駕駛車輛運營時,系統無法監控,也不能及時預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問題,在于提出一種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及系統,用于有效地對駕駛員身份進行全程監管,并有效地提升駕駛安全性。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包括步驟一種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包括步驟一至步驟三:
步驟一,駕駛員信息錄入:
設置在車輛上的安全系統主機獲取駕駛員的指紋生物信息和/或IC卡信息,并錄入;
步驟二,駕駛員身份認證:
通過第一攝像裝置對駕駛員的人臉快速識別,并將人臉信息傳送至安全系統主機,安全系統主機判斷駕駛員人臉信息是否與其預存的駕駛員面貌關鍵信息一致,若一致,則駕駛員身份認證成功,進入步驟三,否則駕駛員身份認證失敗,不允許駕駛員開啟車輛;
步驟三,允許身份認證成功的駕駛員開啟車輛,通過第二攝像裝置識別整幅駕駛圖像,判斷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
進一步的,步驟三中,判斷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具體如下:
第二攝像裝置識別整幅駕駛圖像,劃定關鍵區域,通過圖像識別算法判斷出安全帶的黑色軌帶,并根據安全帶的位置判斷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
為了防止駕駛員未正確佩戴安全帶,進一步得,步驟三中,判斷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還包括,安全系統主機通過CAN總線與車輛控制終端通信,確認駕駛位的安全帶是否有插到位,從而判定駕駛員是否系好安全帶。
本發明方法除了在啟動車輛前進行駕駛員身份,也在整個車輛行駛過程中進行監管,所述方法,還包括行車過程中對駕駛員進行監管,具體如下:
通過第一攝像裝置抓取不同光線下的駕駛員圖像傳遞到云平臺,通過平臺的深度學習,提升圖像識別率,間隔地抓取第一攝像裝置的圖像數據與安全系統主機預存的駕駛員面貌關鍵信息比對,確認駕駛員身份,若安全系統主機云判斷駕駛員的身份異常時,要求駕駛員進行指紋打卡以及二次身份識別,同時將異常信息發送給云平臺進行預警。
當安全系統主機將異常信息發送給云平臺后,云平臺通過后臺獲取所述車輛ID信息,控制該車輛的運營,該處可以廣泛應用于網約車輛的監管。
進一步的,本發明駕駛員身份識別與監管方法,還包安全系統主機結合深度學習技術、輪廓識別技術,判斷第一攝像裝置或第二攝像裝置的安裝位置是否發生移動,若第一攝像裝置或第二攝像裝置的位置移動時,通過語音播報要求駕駛員調整攝像頭位置,同時通過無線通信模塊傳送給云平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藍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廈門藍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0668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