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砼襯砌施工輔助設備及施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05324.6 | 申請日: | 2017-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58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信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信斌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劉小鶴 |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襯砌 施工 輔助 設備 施工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隧道砼襯砌施工輔助設備及施工工藝,屬于隧道建造技術領域。該輔助施工設備包括:模板與支架,支架支撐模板使其與隧道圍巖之間具有預設空間,模板包括可拆卸連接的多塊子模板;多塊子模板的總長度被設置為:當向模板尾端處的子模板與隧道圍巖之間的預設空間澆筑混凝土后,模板首端處的子模板與隧道圍巖之間的預設空間中的混凝土達到預設凝固狀態;支架包括兩套寬度可調的子支架,當一套子支架的寬度縮小時,其可脫離對模板的支撐并沿支架的長度方向移動至少一個子模板長度的距離。本發明所提供的隧道砼襯砌施工輔助設備使得砼襯砌施工連續不間斷,提高施工效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隧道建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隧道砼襯砌輔助設備及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隧道是一種重要的交通設施,在修建地鐵、穿山公路時,都需要建設隧道。通常為了保障隧道的使用安全,沿隧道洞身的圍巖設置有由混凝土形成的砼襯砌。通過砼襯砌對隧道圍巖形成永久支護,避免隧道圍巖垮塌。可見,在隧道施工中建造砼襯砌十分重要。
現有技術中,在建造隧道砼襯砌時,采用支架和模板作為輔助設備。具體地,支架包括托梁,以及固定在托梁上沿隧道長度方向設置的頂梁。其中,托梁和模板的徑向截面形狀與隧道的徑向截面形狀相適配。示例地,隧道為拱形時,托梁和模板均呈弧狀。在使用時,將膜板放置在支架的頂梁上,并確保模板表面與隧道圍巖表面形成預設空間。施工時,將混凝土填充在模板和隧道圍巖之間的預設空間中。之后靜置3~4天以使混凝土達到預設凝固要求,形成第一段砼襯砌。之后拆卸模板,移動支架,按照上述工藝緊鄰第一段砼襯砌建造第二段砼襯砌。依次類推,直至建造與隧道等長的砼襯砌。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技術中的施工工藝存在施工效率低,人員、設備安排不合理的問題。具體來說,現有技術中,在靜置混凝土的時間段內,無法再進行其他作業,在靜置之后才可開始集中施工。如此不僅拖延施工工期,影響施工效率,同時集中投入人力、物力,易造成工作安排混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砼襯砌施工工藝存在施工效率低,人員、設備安排不合理的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隧道砼襯砌施工輔助設備及工藝。該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隧道砼襯砌施工輔助設備,包括:模板與支架,所述支架支撐所述模板使其與隧道圍巖之間具有預設空間,
所述多塊子模板的總長度被設置為:當向所述模板尾端處的所述子模板與所述隧道圍巖之間的預設空間澆筑混凝土后,所述模板首端處的所述子模板與所述隧道圍巖之間的預設空間中的混凝土達到預設凝固狀態;
所述支架包括兩套寬度和高度可調的子支架,當一套所述子支架的寬度和高度縮小時,其可脫離對所述模板的支撐并沿所述支架的長度方向移動至少一個所述子模板長度的距離。
可選地,多個所述子模板之間通過連接組件相連。
可選地,所述子支架包括:由兩個弧形梁形成的拱形的托梁;
通過高差塊固定在所述托梁外表面上,沿所述隧道長度方向設置的頂梁;
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弧形梁內側連接的可伸縮的橫梁;以及,
設置在所述托梁下端的可伸縮的支柱。
可選地,所述子支架還包括:一端連接所述橫梁下表面、另一端連接所述弧形梁內表面的斜撐梁。
可選地,兩套所述子支架的所述頂梁相間分布。
可選地,所述支架還包括同時連接兩套所述子支架的推進組件。
可選地,所述推進組件的一次推進距離為至少一個所述子模板的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信斌,未經李信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053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