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瘧疾快速檢測在審
申請號: | 201711303510.6 | 申請日: | 2017-12-08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89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何建安;顧大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G01N33/569 | 分類號: | G01N33/569;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行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3 | 代理人: | 楊賢 |
地址: | 51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芯片 瘧疾 瘧疾檢測 制備 氨基 快速檢測技術 活化液活化 浸入 活化表面 檢測芯片 檢測裝置 抗原溶液 快速檢測 醫學檢測 封閉液 抗原 點樣 清潔 封閉 檢測 | ||
本發明屬于醫學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瘧疾的快速檢測技術,包括檢測芯片及其制備方法和檢測裝置等。本發明的瘧疾檢測芯片包括SPR芯片和固定于其上的HRP2抗原或由它們組成。本發明的瘧疾檢測芯片的制備方法包括:a)獲得清潔的SPR芯片;b)將所述SPR芯片浸入活化液活化20?40分鐘;c)將濃度為300?600μg/ml的抗原溶液在所述SPR芯片上點樣;d)用含氨基的封閉液封閉芯片上未反應的活化表面。本發明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對瘧疾的快速、簡單、準確的檢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學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瘧疾的快速檢測技術,包括檢測芯片及其制備方法和檢測裝置等。
背景技術
瘧疾是廣泛流行于熱帶、亞熱帶的一種重要蟲媒傳染病,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年來,由于瘧原蟲及其傳播媒介對藥物和殺蟲劑的抗性增強,以及外境人員輸入性傳染的影響,瘧疾的控制日益重要,而瘧疾的快速診斷對控制全球瘧疾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的瘧疾主要以輸入性瘧疾為主。目前主要的瘧疾診斷方法包括:顯微鏡鏡檢、免疫學診斷實驗、基于核酸擴增的檢測技術等。迄今為止,顯微鏡鏡檢(厚、薄血膜)仍是瘧疾診斷的金標準。但是顯微鏡鏡檢方法最大的問題在于費時費力,不適合臨床快速檢測和大規模樣品的篩查。同時由于瘧原蟲體形小,形態相似,難以染色和檢出,需要有經驗的人員才能做到正確的診斷。
免疫學診斷實驗因其成本較高且反應時間長,不能滿足臨床快速診斷的要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出現的基因診斷技術(如分子雜交、PCR、熒光定量PCR等)顯示了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對瘧原蟲的感染做出早期診斷。但需要更復雜的儀器設備和技術條件作為支持,不適合作為臨床常規的檢測手段,難以在基層推廣應用。
因此,尋找一種高通量、高敏感、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對于瘧疾的防治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表面等離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術是一種光學傳感器檢測技術,利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原理,可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或生化反應的信號轉化成光信號進行傳感,具有無需標記、實時檢測、快速、靈敏度高等優點。
本領域尚未采用SPR技術實現瘧疾的快速診斷。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本領域對于瘧疾快速檢測方法的需求,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意外發現,將瘧原蟲HRP2抗原固定在蛋白芯片上,以結合瘧疾的特異性抗體,結合現有的SPR技術,可以獲得一種高通量、高靈敏度的瘧疾檢測新技術。
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瘧疾檢測芯片,其包括SPR芯片和固定于其上的HRP2抗原。
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瘧疾檢測芯片,其由SPR芯片和固定于其上的HRP2抗原組成。
在本發明的一方面,SPR芯片具有和HRP2抗原的氨基反應的基團,所述基團優選為羧基。
在本發明的一方面,所述HRP2抗原通過濃度為300-600μg/ml的抗原溶液在所述SPR芯片上點樣而獲得。所述濃度例如是350μg/ml、400μg/ml、450μg/ml、500μg/ml或550μg/ml。
在本發明的一方面,所述瘧疾檢測芯片對HRP2抗體的最低檢測限為1.4μg/ml。
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瘧疾檢測芯片的制備方法,其包括:
a)獲得清潔的SPR芯片;
b)將所述SPR芯片浸入活化液活化;
c)將濃度為300-600μg/ml的抗原溶液在所述SPR芯片上點樣;
d)用含氨基的封閉液封閉芯片上未反應的活化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未經深圳市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035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