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79223.6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05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善本;吳明暉;呂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棕橙智造(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46/04 | 分類號: | A01D46/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莊文莉 |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奉賢***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主 移動 智能化 采茶 機器人 | ||
1.一種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含框架結構、采茶結構以及采茶輔助結構;所述框架結構包含移動平臺(1)與支架(2),支架(2)緊固安裝在移動平臺(1)上;采茶結構與采茶輔助結構均安裝在支架(2)上;
所述采茶結構包含采摘裝置(3)與茶葉收集裝置(4),采摘裝置(3)能夠采摘茶葉并將茶葉輸運到茶葉收集裝置(4)上;
所述采茶輔助結構包含CCD視覺系統(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含側架(23)與橫向定寬架;多個側架(23)包含左側架(23)與右側架(23),橫向定寬架軸向兩端分別與左側架(23)、右側架(23)相連;
左側架(23)、右側架(23)的下端均設置有移動平臺(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21)與寬度調節機構(22);
所述高度調節機構(21)能夠調節側架(23)的高度,所述寬度調節機構(22)能夠調節左側架(23)與右側架(23)之間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裝置(3)包含機械手(31)與剪切機構(32),剪切機構(32)連接在機械手(31)末端;機械手(31)包含關節型機械手;
所述茶葉收集裝置(4)包含輸送管與茶葉存儲器(43),輸送管將采摘裝置(3)采摘的茶葉輸送至茶葉存儲器(43)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含多套茶葉收集裝置(4)與多套采摘裝置(3),茶葉收集裝置(4)與采摘裝置(3)一一對應;
所述輸送管包含水平收集管(41)與茶葉滑入管(42);所述水平收集管(41)上設置有吹風管;
支架(2)上還緊固連接有鼓風機(9),鼓風機(9)與所述吹風管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多個CCD視覺系統(5)包含茶壟識別CCD與茶葉識別CCD;
支架(2)上還設置有控制器(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包含圖像處理模塊與采摘裝置(3)控制模塊;
所述圖像處理模塊包含以下模塊:
茶壟識別模塊:獲取來自茶壟識別CCD的視覺信息,生成采摘路徑控制信號;
茶葉識別模塊:獲取來自茶葉識別CCD的視覺信息,生成茶葉信號;
所述采摘裝置(3)控制模塊根據茶葉信號生成采摘指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結構還包含外罩(10)與通信天線(11);
外罩(10)緊固連接在支架(2)上,所述通信天線(11)安裝在外罩(10)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茶輔助結構還包含光源(6)與電池系統(8);
電池系統(8)與支架(2)可拆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移動智能化采茶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架(23)長度延伸方向為U形;
支架(2)還包含座板(25),側架(23)沿軸向方向的兩端連接在座板(25)上;所述移動平臺(1)包含履帶、驅動電機以及輪系,履帶滑動連接在輪系外周面上,導向輪與座板(25)緊固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棕橙智造(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未經棕橙智造(上海)機器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922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