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76681.4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278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許劭銘;李振銘;吳以雯;楊復凱;王嘉亨;王美勻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417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馮志云;張福根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半導體 裝置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種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該方法包括:
提供一結構,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柵極結構和一第二柵極結構,位于該基板之上;
一第一源極/漏極特征和一第二源極/漏極特征,位于該基板之上,其中該第一源極/漏極特征與該第一柵極結構相鄰,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與該第二柵極結構相鄰,且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包括不同的材料;
一第一介電層,位于該第一和第二柵極結構的側壁之上且位于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之上;以及
一第二介電層,位于該第一介電層之上;
蝕刻該第一和第二介電層以暴露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
摻雜一p-型摻質至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以及
在摻雜該p-型摻質之后,對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實施一選擇性蝕刻制程,其中比起使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凹陷,該選擇性蝕刻制程較快地使該第一源極/漏極特征凹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其中該第一源極/漏極特征包括摻雜有一n-型摻質的硅或硅-碳,且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包括硅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其中該n-型摻質為磷或砷且該p-型摻質為硼。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其中該選擇性蝕刻制程包括使用SF6、H2、及CF4的一氣體混合物的一干蝕刻制程。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其中該選擇性蝕刻制程包括使用NH4OH或TMAH的一濕蝕刻制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其中該摻雜該p-型摻質使用的一摻雜能量范圍為1keV至5keV且該p-型摻質的一摻質劑量范圍為1E15cm-2至1E16cm-2。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在該蝕刻該第一和第二介電層之后及在該摻雜該p-型摻質之前,還包括:
沉積一第三介電層于該結構之上;以及
對該第三介電層實施一非等向性蝕刻制程以暴露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并保留一部分的該第三介電層于該第一和第二柵極結構的側壁之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在實施該選擇性蝕刻制程之后,還包括:
對位于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中的該p-型摻質進行退火。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在實施該選擇性蝕刻制程之前,還包括:
對位于至少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中的該p-型摻質進行退火。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在實施該選擇性蝕刻制程之后,還包括:
沉積一金屬于該第一和第二源極/漏極特征的剩余部分之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在實施該選擇性蝕刻制程之后及在該沉積該金屬之前,還包括:
形成一第一硅化物特征于該第一源極/漏極特征的該剩余部分之上;以及
形成一第二硅化物特征于該第二源極/漏極特征的該剩余部分之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668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變損失緩解方法及其結構
- 下一篇:用于制造半導體器件的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