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輪胎模具側板及輪胎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47188.X | 申請日: | 2017-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79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萬里;夏世濤;孫日文;王磊;葛書花;高江峰;杜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D30/06 | 分類號: | B29D30/0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孟雪 |
| 地址: | 261000 山東省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胎 模具 | ||
本發明涉及模具結構領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輪胎模具的活塊拆卸替換不便的問題,提供輪胎模具側板及輪胎模具。輪胎模具側板,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側板體和設置于第一通道中的頂出結構。側板體表面嵌設活塊。第一通道開設于側板體,并從側板體的外周面貫通至活塊的底部。頂出結構具有靠近第一通道在側板體外周面入口的第一端和抵頂活塊的底部的第二端。頂出結構被構造成能夠將施加于其第一端的力傳遞至其第二端,用于頂出活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活塊拆卸方便、不容易損壞模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結構領域,具體而言,涉及輪胎模具側板及輪胎模具。
背景技術
為適應市場需求和達到產品的可追溯性,需要經常進行更換的胎側內容和代碼、字體等一般會制做成活塊的形式。由于活塊與模具的配合是一個過渡配合,常規的拆卸方式是采用正面破壞性敲擊或者將側板翻轉后,從背面進行敲擊。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損傷活塊或槽的配合面,從而降低了模具的精度,導致裝配困難或裝配后出現間隙,從而出現飛邊現象,影響輪胎外觀;模具在翻轉過程容易發生脫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機臺更換時不方便,容易發生燙傷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輪胎模具側板,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輪胎模具的活塊拆卸替換不便的問題。
本發明還提供采用上述輪胎模具側板的輪胎模具。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輪胎模具側板,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側板體和設置于第一通道中的頂出結構。側板體表面嵌設活塊。第一通道開設于側板體,并從側板體的外周面貫通至活塊的底部。頂出結構具有靠近第一通道在側板體外周面入口的第一端和抵頂活塊的底部的第二端。頂出結構被構造成能夠將施加于其第一端的力傳遞至其第二端,用于頂出活塊。
本實施例中的輪胎模具側板拆卸活塊的方法為從第一通道位于側板體外周面的一端向頂出結構的第一端施力,該力通過頂出結構的第二端傳遞至活塊底部,用于頂出活塊。采用該方法頂出活塊,操作安全方便,有利于活塊的拆卸替換等操作,能夠避免現有技術中采用正面破壞性敲擊或者將側板翻轉后從背面進行敲擊的方法帶來的容易損壞活塊和側板體之間的配合面,降低模具精度,或操作不便且不安全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側板體為環形結構,活塊嵌設于側板體的型腔面。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從側板體的外周面貫入。第二孔從側板體設置活塊處貫入,并與第一孔相交于交匯空間。頂出結構包括頂出桿和傳導桿。頂出桿可活動地配合于第一孔中,傳導桿配合于第二孔中并位于活塊底部。頂出桿抵頂傳導桿于交匯空間處,并且頂出桿作用于傳導桿的力具備沿第二孔軸向向外的分力,以驅使傳導桿向外頂出活塊。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頂出桿和傳導桿被構造成在交匯空間處斜楔配合。并且該斜楔配合下,頂出桿作用于傳導桿的力具備沿第二孔軸向向外的分力,以驅使傳導桿向外頂出活塊。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頂出桿和傳導桿通過兩者的圓錐端實現斜楔配合。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第一孔為螺紋孔。頂出桿為螺紋配合于第一孔的螺桿,并被構造成能夠通過螺紋旋入提供頂出傳導桿的力;或者:第一孔為光孔。頂出桿為可滑動配合于第一孔的光桿,并被構造成能夠通過施加頂出桿向內的推力作為頂出傳導桿的力。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傳導桿固定連接于活塊底部。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豪邁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4718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