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電動汽車的轉換電路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35880.0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10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汪國軍;黃少峰;吳升;呂東冬;朱立山;翟周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一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3/335 | 分類號: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劉兵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動汽車 轉換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轉換電路。
背景技術
傳統新能源車載DC-DC電源一般都是單向工作,主要是將動力電池高壓電轉換成蓄電池低壓電,目前主流電路有雙管正激拓撲、移相全橋拓撲(如圖3),這些拓撲雖然電路結構簡單,但是效率低、工作頻率不高,體積大并需要額外散熱等缺點,越來越不滿足汽車主機廠的要求。目前國內外出現多級拓撲結構的DC-DC電源,該電路前級使用BUCK電路,將一定范圍的動力電池電壓轉換成一定的直流輸出電壓,后級電路將直流輸出電壓使用全橋電路轉換成隔離的給蓄電池充電的直流輸出電壓,該電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的效率,減少了體積。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加,這樣的電路無法逐漸無法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動汽車的轉換電路,該轉換電路能夠實現電源轉換電路的雙向通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車載電源的轉換電路只能夠單向導通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動汽車的轉換電路,該轉換電路可以包括:
電壓轉換單元,用于將高壓端口輸入的高壓的直流電轉換成低壓的直流電或將接收到的低壓的直流電轉換成高壓的直流電并通過高壓端口輸出;
電壓轉換單元包括:
第一電容器、第二電容器、第一場效應管、第二場效應管和第一電感器,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與高壓端口的正極端口連接,第一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一電感器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感器的第二端與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與第二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第二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連接,第一電容器的第一端與第一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與高壓端口的負極端口連接;
整流單元,整流單元包括:
第一整流模塊,第一整流模塊包括:第三場效應管、第四場效應管、第五場效應管和第六場效應管,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與第一電感器的第二端連接,第三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四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連接,第五場效應管的漏極與第三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五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六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六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
第二電感器,第二電感器的第一端與第三場效應管的源極和第四場效應管的漏極之間的節點連接;
第二整流模塊,第二整流模塊包括:第七場效應管、第八場效應管、第九場效應管和第十場效應管,第九場效應管的漏極與低壓端口的正極端口連接,第九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十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十場效應管的源極與低壓端口的負極端口連接,第七場效應管的漏極與第九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七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八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八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十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
第三電感器,第三電感器的第二端與第七場效應管的源極和第八場效應管的漏極之間的節點連接;
互感器,互感器包括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第一線圈的第一端與第二電感器的第二端連接,第二線圈的第二端與第五場效應管的源極和第六場效應管的漏極之間的節點連接,第二線圈的第一端與第三電感器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線圈的第二端與第九場效應管的源極和的第十場效應管的漏極之間的節點連接;
處理器,第一場效應管的柵極、第二場效應管的柵極、第三場效應管的柵極、第四場效應管的柵極、第五場效應管的柵極、第六場效應管的柵極、第七場效應管的柵極、第八場效應管的柵極、第九場效應管的柵極、第十場效應管的柵極與處理器的控制端連接,處理器用于:生成用于控制第一場效應管和第二場效應管交替導通的第一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和第二PWM信號。
可選地,轉換電路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一電流傳感器,第一電流傳感器設置在電壓轉換單元和高壓端口之間,用于檢測高壓端口的電流大小;處理器進一步用于:判斷高壓端口的輸入電流是否大于轉換電路的最大允許輸入電流;在判斷輸入電流大于最大允許輸入電流的情況下,斷開第一場效應管和第二場效應管。
可選地,處理器可以進一步用于:生成用于控制第三場效應管、第六場效應管、第七場效應管和第十場效應管的第三PWM信號和控制第四場效應管、第五場效應管、第八場效應管和第九場效應管的第四PWM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一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安徽一維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58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火龍果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定頻準諧振變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