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燃式船用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及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34120.8 | 申請日: | 201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65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興林;李自強;沈九兵;滕澤成;邵明揚;程林;蔡澤亮;張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J2/12 | 分類號: | B63J2/12;F25B13/00;F25B27/02;F25B4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0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燃式船用 恒溫 空調 系統 工作 方法 | ||
1.一種直燃式船用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包括熱泵子系統、溶液除濕子系統、余熱加濕子系統、送風道(7)、空氣過濾器(43)、溫度傳感器(51)和濕度傳感器(48);所述熱泵子系統包括:斯特林發動機(17)、第二截止閥(20)、第四三通閥(25)、第五三通閥(26)、余熱回收器(23)、第六三通閥(27)、第七三通閥(53)、壓載水艙(54)、循環泵(52)、壓縮機(16)、四通換向閥(15)、第一換熱器(13)、第一單向閥(31)、第二單向閥(32)、第三單向閥(33)、第四單向閥(34)、高壓儲液器(30)、干燥過濾器(29)、節流閥(28)、第二換熱器(35)、氣液分離器(19)、電動機(18)、第一三通閥(12)、變頻水泵(11)、第二三通閥(39)和風機盤管(38);其中所述斯特林發動機(17)排煙口連通所述第二截止閥(20)進口,所述第二截止閥(20)出口連通所述余熱回收器(23)左進口,所述余熱回收器(23)右出口連通煙氣排放處,所述余熱回收器(23)右下出口連通所述第五三通閥(26)上進口,所述第五三通閥(26)的下、右出口分別連通所述第一三通閥(12)的左進口和所述第六三通閥(27)的左進口,所述第一三通閥(12)上出口連通所述變頻水泵(11)進口,所述變頻水泵(11)出口連通所述風機盤管(38)左上進口,所述風機盤管(38)右上出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39)下進口,所述第二三通閥(39)的上、右出口分別連通所述第四三通閥(25)的左進口和所述第一換熱器(13)的右上進口,所述第一換熱器(13)左上出口連通所述第一三通閥(12)下進口,所述第四三通閥(25)上出口連通所述余熱回收器(23)左下進口,所述壓載水艙(54)左上出口連通所述第六三通閥(27)下進口,所述第六三通閥(27)上出口連通所述循環泵(52)進口,所述循環泵(52)出口連通所述第二換熱器(35)右下進口,所述第二換熱器(35)右上出口連通所述第七三通閥(53)上進口,所述第七三通閥(53)左、下出口分別連通所述第四三通閥(25)的右進口和所述壓載水艙(54)的右上進口,所述斯特林發動機(17)和所述電動機(18)的輸出軸與所述壓縮機(16)的輸入軸相連接,所述壓縮機(16)出口連通所述四通換向閥(15)左進口,所述四通換向閥(15)上接口連通所述第一換熱器(13)左下接口,所述第一換熱器(13)右下接口連通所述第一單向閥(31)的進口和所述第三單向閥(33)的出口,所述第一單向閥(31)和所述第二單向閥(32)的出口連通所述高壓儲液器(30)進口,所述高壓儲液器(30)出口連通所述干燥過濾器(29)進口,所述干燥過濾器(29)出口連通所述節流閥(28)進口,所述節流閥(28)出口連通所述第三單向閥(33)和所述第四單向閥(34)的進口,所述第二單向閥(32)的進口和所述第四單向閥(34)的出口連通所述第二換熱器(35)的左上接口,所述第二換熱器(35)左下接口連通所述四通換向閥(15)下接口,所述四通換向閥(15)右出口連通所述氣液分離器(19)進口,所述氣液分離器(19)出口連通所述壓縮機(16)進口;所述溶液除濕子系統包括:第一截止閥(21)、第一換熱盤管(1)、導流柵(2)、溶液再生器(3)、溶液噴嘴(4)、溶液熱交換器(5)、溶液泵(6)、溶液桶(14)、氣液接觸器(8)、抽氣機(9)、冷卻除霧器(10),其中所述第一截止閥(21)進口連通所述熱泵子系統中所述斯特林發動機(17)排煙口,所述第一截止閥(21)出口連通所述溶液再生器(3)下部所述第一換熱盤管(1)進口,所述第一換熱盤管(1)出口連通煙氣排放處,所述溶液再生器(3)兩側開口處設有所述導流柵(2),所述溶液再生器(3)底部出口連通所述溶液熱交換器(5)左下進口,所述溶液熱交換器(5)右上出口連通所述溶液泵(6)進口,所述溶液泵(6)出口連通所述溶液桶(14)左上方的所述氣液接觸器(8),所述溶液桶(14)右上側設有所述冷卻除霧器(10),所述氣液接觸器(8)和所述冷卻除霧器(10)之間設有所述抽氣機(9),所述溶液桶(14)底部出口連通所述溶液熱交換器(5)上進口,所述溶液熱交換器(5)下出口連通所述溶液再生器(3)上部布置有所述溶液噴嘴(4)的短管;所述余熱加濕子系統包括:第三截止閥(22)、蓄水器(50)、第三三通閥(49)、預熱器(47)、噴淋泵(45)、第二換熱盤管(46)、容水器(44)、霧化器(41)、擋水柵(42)、送風機(40),其中所述第三截止閥(22)進口連通所述熱泵子系統中所述斯特林發動機(17)排煙口,所述第三截止閥(22)出口連通所述容水器(44)中部的所述第二換熱盤管(46)進口,所述第二換熱盤管(46)出口連通所述預熱器(47)左進口,所述預熱器(47)右出口連通煙氣排放處,所述蓄水器(50)出口連通所述第三三通閥(49)下進口,所述第三三通閥(49)上出口連通所述預熱器(47)左下進口,所述預熱器(47)右上出口連通所述噴淋泵(45)進口,所述噴淋泵(45)出口連通所述容水器(44)上部布置有所述霧化器(41)的短管,所述容水器(44)底部出口連通所述第三三通閥(49)左進口,所述容水器(44)左上方布置有所述送風機(40),所述容水器(44)右上方布置有所述擋水柵(42);所述送風道(7)左端為進風端連通回風口,所述送風道(7)右端為出風段連通出風口并通向艙室,所述送風道(7)內部從左端到右端依次布置有所述氣液接觸器(8)、所述抽氣機(9)、所述冷卻除霧器(10)、所述風機盤管(38)、所述送風機(40)、所述霧化器(41)、所述擋水柵(42)和所述空氣過濾器(43),所述送風道(7)內各部分間合理布置,保留一定的間距;所述溫度傳感器(51)和濕度傳感器(48)通過線束與控制中心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3412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柱板插扣式安裝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 下一篇:生物質物料往復進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