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29460.1 | 申請日: | 201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462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舒業;魏亞平;葉帥;岳軍;楊振宇;張國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42 | 分類號: | H01M10/42;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張潤 |
| 地址: | 213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電池 管理 控制 方法 系統 車輛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及車輛。其中,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包括:檢測動力電池溫度和冷卻介質溫度;根據所述動力電池溫度所處的溫度區間以及所述冷卻介質溫度的大小確定相應的溫度控制模式,并根據確定的所述溫度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其中,不同的溫度控制模式的能耗不同。本發明的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能夠實現對動力電池溫度控制的最優化,減少能量消耗的同時,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最優工作溫度范圍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及車輛。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動力電池熱控制方法雖然是基于動力電池溫度來判斷是否對動力電池進行熱控制,但控制方式只是簡單的開閉控制,即:當動力電池溫度超過某一設定值時熱控制系統對動力電池進行加熱或降溫,控制方式單一。不能滿足動力電池在不同溫度區間的熱控制需求,同時控制方法只是簡單的控制熱管理系統對動力電池進行熱控制,并不考慮效率及熱控制效果,導致動力電池的熱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該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能夠實現對動力電池溫度控制的最優化,減少能量消耗的同時,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最優工作溫度范圍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檢測動力電池溫度和冷卻介質溫度;根據所述動力電池溫度所處的溫度區間以及所述冷卻介質溫度的大小確定相應的溫度控制模式,并根據確定的所述溫度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其中,不同的溫度控制模式的能耗不同。
進一步的,所述溫度控制模式包括能耗依次增加的低能耗溫度控制模式、中等能耗控制模式和高能耗控制模式。
進一步的,所述根據動力電池溫度所處的溫度區間以及所述冷卻介質溫度的大小確定相應的溫度控制模式,并根據確定的所述溫度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包括:如果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處于第一溫度區間且所述冷卻介質溫度小于第一預定溫度,則以低能耗溫度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如果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處于第二溫度區間,則以中等能耗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如果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處于第三溫度區間,則以高能耗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其中,所述第一溫度區間的上限溫度小于所述第二溫度區間的下限溫度,所述第二溫度區間的上限溫度小于所述第三溫度區間的下限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溫度區間為[30℃-35℃),所述第二溫度區間為[35℃-40℃),所述第三溫度區間為[40℃-50℃),所述第一預定溫度為[20℃-30℃]。
進一步的,還包括:如果所述動力電池溫度大于第二預定溫度,則進行報警,其中所述第二預定溫度為根據動力電池可正常工作的極限溫度確定。
本發明的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方法,能夠實現對動力電池溫度控制的最優化,減少能量消耗的同時,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最優工作溫度范圍內。另外,自動調整的溫度控制模式能夠依據動力電池溫度變化進行自動調整,并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最優溫度,有效延長了動力電池使用壽命,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該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動力電池溫度控制的最優化,減少能量消耗的同時,將動力電池溫度控制在最優工作溫度范圍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包括:檢測模塊,用于檢測動力電池溫度和冷卻介質溫度;控制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動力電池溫度所處的溫度區間以及所述冷卻介質溫度的大小確定相應的溫度控制模式,并根據確定的所述溫度控制模式調節所述動力電池溫度至目標溫度,其中,不同的溫度控制模式的能耗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294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