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催化過氧化氫氧化反應用鈦硅分子篩TS-1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15319.6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286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春成;王鵬飛;徐華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綠強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9/08 | 分類號: | C01B39/08;B01J29/40;C07C249/08;C07C251/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18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澄清液 催化過氧化氫 鈦硅分子篩 澄清母液 氧化反應 分子篩 合成 劇烈攪拌條件 焙燒 有機模板劑 氨水溶液 催化性能 工藝步驟 固體粉末 緩慢滴加 攪拌條件 晶粒粒徑 自生壓力 氟化物 氟化銨 滴加 硅源 晶化 鈦源 下水 引入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催化過氧化氫氧化反應用鈦硅分子篩TS?1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鈦源與硅源在攪拌條件下混合均勻,得到澄清液;(2)將有機模板劑與第一澄清液混合,在劇烈攪拌條件下水解至再次形成澄清液,升溫趕醇,pH=11~14,即得到第二澄清液;(3)將氟化銨的氨水溶液緩慢滴加到第二澄清液中,滴加過程保持攪拌,最終得到pH值與第二澄清液一致的澄清母液;(4)將澄清母液在130~190℃、自生壓力下晶化12~36h,然后經過分離、干燥、焙燒等條件得到固體粉末TS?1分子篩。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特定的工藝步驟,通過氟化物的引入,降低晶粒粒徑,提高催化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鈦硅分子篩的合成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催化過氧化氫氧化反應用鈦硅分子篩TS-1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鈦硅分子篩為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出來的新型雜原子分子篩,目前已經合成出的具有微孔結構的鈦硅分子篩的類型有TS-1、TS-ZSM-11、Ti-Beta、Ti-MOR、Ti-ITQ-7和Ti-MWW,具有介孔結構的Ti-MCM-41、Ti-HMS、Ti-MSU和Ti-SBA-15以及具有較大孔結構的TS-48等。這些分子篩對于有雙氧水參與的有機氧化反應,如烯烴的環氧化反應,芳烴羥基化反應,酮過氧化氫氧化催化氧化,醇的氧化反應、苯酚羥基化反應等,有優良的催化活性和定向氧化性能。
TS-1分子篩是一種Pentasil型雜原子分子篩,具有與全硅分子篩S-1相同的MFI拓撲結構。TS-1的合成方法由意大利的Marco Taramasso等在1981年首次公開(GB2071071A、USP4,410,501)。該方法首先是制備含有硅源、鈦源、模板劑的混合物,然后將此混合物在一定的溫度130~200℃下水浴晶化6~30天,然后分離、洗滌、烘干、焙燒得到最終產品。該法在合成時所需模板量較大,且最后得到的TS-1,進入骨架的鈦原子較低,導致反應活性不高。A.Thangaraj等人在1992年公開了一種更加優化的合成方法(Zeolite,1992,vol.12,P943)。該法將鈦源由鈦酸四乙酯替換為鈦酸四丁酯,同時用一定量的異丙醇溶解鈦酸四丁酯,其目的是降低鈦源的水解速率,使其與硅源正硅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匹配,得到澄清透明的成膠溶液。將成膠后的溶液進一步在75~80℃下趕醇3~6小時,再在170℃條件下晶化3~6天,按照該合成方法,能夠合成出高Ti/Si比的TS-1分子篩。
盡管A.Thangaraj等的合成方法能夠提高骨架鈦的含量,且避免鈦源在水解時形成銳鈦礦,但是由于模板劑TPAOH的用量較大,造成合成成本較高。CN1050584C公開了一種鈦硅分子篩(TS-1)的制備方法,使用無機固體硅膠小球替代有機硅源,并且降低了模板劑的用量,TPA/SiO2=0.05~0.4,晶化時間為1~6天。CN102627293A公開了一種鈦硅分子篩TS-1的合成方法,將硅源與鈦源分為兩份,待第一部分的硅源與鈦源水解完成后再加入第二份原料繼續水解,得到最終原料,降低反應過程中模板劑的消耗,晶化時間為1~3天。
上述方法雖然降低了有機堿模板劑的用量,但是晶化時間久,得到的鈦硅分子篩的催化性能還不夠,需要通過進一步改性處理。
研究發現,TS-1分子篩的催化性能與晶粒大小有關,在相似的鈦硅比條件下,晶粒越小,其催化性能越高。文獻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92(1992)113-130的研究表明,當TS-1沸石的晶粒小于300nm時,其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大大增強。文獻Microporous andMesoporous Materials,122(2009)301–308研究了銨鹽的引入對鈦硅分子篩性能的影響,研究發現,加入氟化氨、溴化銨、或碳酸銨等的水溶液后,合成出的TS-1晶粒尺寸增大至約500nm,作者認為這是由于銨鹽的引入改變了分子篩的成核過程,從而形成了與傳統理論不同的結論。該合成方法需要通過雙氧水與有機鈦源形成配合物,維持鈦源的穩定,配置鈦源的前驅溶液過程復雜且周期冗長,。以上說明成膠過程中,引入的氟化物的作用機制或引入時的前后步驟不同,以及氟化物前驅體的不同,都會導致最終合成的材料性能迥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綠強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綠強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531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