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車身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13672.0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47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皖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0K1/04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蔣兵魁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經濟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車身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動汽車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電動汽車車身。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的緊缺及環保標準的嚴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然而,新能源汽車受制于充電技術的制約,使得推廣過程中受到較大阻力。與此同時,在現有的新能源汽車上,由于需要布置電池,因此,對車身的強度有較高的要求,現有技術中的車身無法滿足要求,碰撞時變形斷裂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夠有效提高車身強度,在碰撞時有效降低變形斷裂程度,同時對電池起到可靠固定和保護作用,降低電池碰撞時損壞程度的電動汽車車身。
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為一種電動汽車車身,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身包括兩道汽車縱梁,兩道汽車縱梁通過多道汽車橫梁連接,每道汽車縱梁一端設置向上彎折的插接部Ⅰ,插接部Ⅰ和汽車縱梁上表面呈垂直結構,每道汽車縱梁另一端設置向上彎折的插接部Ⅱ,插接部Ⅱ和汽車縱梁上表面呈垂直結構,插接部Ⅰ上設置插孔Ⅰ,插接部Ⅱ上設置插孔Ⅱ,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身的兩個汽車側梁均設置為呈C字形結構,每個所述的汽車側梁一端端頭插裝在一個汽車縱梁上的插接部Ⅰ內,每個汽車側梁另一端端頭插裝在一個汽車縱梁上的插接部Ⅱ內,兩個汽車側梁通過多個汽車頂梁連接。
所述的汽車縱梁和多道汽車橫梁上設置汽車底板,汽車底板一側側面設置底板翻邊Ⅰ,汽車底板另一側設置底板翻邊Ⅱ,底板翻邊Ⅰ與一道汽車縱梁上的插接部Ⅰ和插接部Ⅱ分別焊接,底板翻邊Ⅱ與另一道汽車縱梁上的插接部Ⅰ和插接部Ⅱ分別焊接。
所述的汽車底板上設置電池安裝槽,電池安裝槽設置為由四塊安裝槽板件焊接而成的結構,每塊安裝槽板件包括限位板件和連接板件,所述的限位板件和連接板件設置為截面呈倒T字形結構,每塊安裝槽板件通過連接板件與汽車底板焊接,每塊安裝槽板件的連接板件同時與汽車底板通過連接螺栓連接,電池箱體卡裝在電池安裝槽內。
所述的插接部Ⅰ和汽車縱梁為一體式結構,插接部Ⅱ與汽車縱梁為一體式結構,汽車側梁與插接部Ⅰ連接的側梁端頭Ⅰ為直線結構,汽車側梁與插接部Ⅱ連接的側梁端頭Ⅱ為直線結構。
所述的汽車縱梁的插接部Ⅰ和汽車縱梁上表面之間設置加強筋Ⅰ,汽車縱梁的插接部Ⅱ和汽車縱梁上表面之間設置加強筋Ⅱ。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電動汽車車身,在設置或制造汽車車身時,在將兩道汽車縱梁和多道汽車橫梁連接為框架式的汽車車身本體后,在每道汽車縱梁上設置兩個插接部,用于汽車側梁和汽車縱梁的連接,這樣,在汽車側梁和汽車縱梁連接時,只需要將汽車縱梁抬起,然后將汽車側梁每個端頭插裝到一個插接部內,就實現了拼裝,然后再對汽車側梁和插接部的結合部進行焊接,這樣,相當于汽車車身拼裝連接時有多道加固程序,有效提高汽車車身整體強度,有效抵抗碰撞力,碰撞時降低車身變形斷裂程度,保護駕乘人員安全。本發明的電動汽車車身,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夠有效提高車身強度,碰撞時有效降低變形斷裂程度,同時對電池起到可靠固定和保護作用,降低電池碰撞時損壞程度。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身結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電動汽車車身結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分別為:1、汽車縱梁;2、插接部Ⅰ;3、插接部Ⅱ;4、插孔Ⅰ;5、插孔Ⅱ;6、汽車側梁;7、電池箱體;8、汽車底板;9、底板翻邊Ⅰ;10、底板翻邊Ⅱ;11、電池安裝槽;12、安裝槽板件;13、限位板件;14、連接板件;15、側梁端頭Ⅰ;16、側梁端頭Ⅱ;17、加強筋Ⅰ;18、加強筋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皖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有限公司,未經蕪湖皖江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136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