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180529.6 | 申請日: | 201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85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盧寧波;易斌;徐曉輝;馬永明;張建華;葉順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達管道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9/00 | 分類號: | B23K9/00;B23K9/16;B23K9/235;B23K10/02 |
| 代理公司: | 嘉興啟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 地址: | 3140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焊接工藝 全位置 預制管 焊接 焊絲 人工焊接方式 消耗 工資成本 管道焊縫 焊接方式 可復制性 氣體消耗 人工焊接 效率提升 循環作業 傳統的 生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與傳統的焊接方法相比,本發明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的設備焊接方式是人工焊接方式更好,效率提升,每根管道焊縫焊接人員工資成本降低,設備焊絲消耗比人工焊接消耗成本降低,氣體消耗成本降低,效率高,可以連續、循環作業,成本低。操作簡單,勞動強度降低,品質穩定。可批量生產,可復制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焊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船舶行業、石油管道行業、LNG模塊及海洋工程等相關領域對管附件的需求存增漲趨勢,對產品的品質也日益嚴格、高標準的要求。
目前管道焊接市場基本上是使用手工焊接或單管自動焊接的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品質穩定性相對要差,人員需求大,技能要求高,對公司的成長、發展、競爭是個瓶頸,而且有重要的四個方面達不到要求:1)交貨期:產能不能滿足客戶交貨期要求。2)品質:人工焊接難以達到穩定的產品品質要求。3)成本:人員招聘難及人員工資成本逐漸在增加。4)效率:手工焊接效率低下,不能滿足市場競爭,傳統的焊接工藝完全達不到現在的要求,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預制管全位置自動焊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焊前準備;
1)防風設備的準備;由于焊接時采用了混合氣體保護,故需在保證保護氣體的純度、干燥度、流量的同時,必須配備專用的防風棚,以確保滿足氣體保護焊在焊接過程對風速的要求,
2)焊前檢查;焊前需檢查焊接電源是否接通,地線是否接觸良好;檢查保護氣管是否完好、暢通,氣瓶閥門是否打開;檢查自動焊絲包裝物是否完整,檢查焊絲“標準號”、“牌號”是否與所選焊絲相一致。對施工中使用的保護氣體(CO2,Ar)純度進行檢驗,確保其純度達到設計要求
3)焊前預熱;使用環形火焰加熱器進行預熱,預熱范圍為坡口兩側各寬120mm區域,預熱時要求加熱均勻;預熱溫度應在距管口50mm處測量,8個測溫點沿管口圓周均勻分布,
步驟二;焊接設備的選擇及性能參數;
1)焊接設備的選擇;
焊接設備選擇為雙頭多管道自動焊接設備,焊槍選擇為等離子、氬弧焊2種可調試、轉換焊接方式,且焊接設備具有3個可變速動力旋轉頭,地導軌3條,每條地導軌裝配2座可調試支撐托架,可以滿足3支長管道裝夾需求,并可實現連續裝夾、焊接的生產作業方式,設計作業人員配置3人,
2)焊接設備的性能參數;
焊接設備尺寸長12米、寬5.5米、高2.8米;電源使用380V, 功率40KW,設備重量3000GK,管道最大裝夾、焊接尺寸¢800mm,最小裝夾、焊接尺寸¢50mm;X軸行程12米、Y軸行程4.7米、Z向行程為450mm;設備X軸移動速度0-10000mm/分鐘,Y軸移動速度0-2500mm/分鐘,Z軸移動速度0-750mm/分鐘,手動移動托架10000mm/分鐘,手動升降托架400mm/分鐘;等離子焊接速度0-340mm/分鐘,氬弧焊焊接速度0-200mm/分鐘;等離子最大功率500A, 氬弧焊最大功率500A,
步驟三;焊接形式的選擇包括有坡口焊接和無坡口焊接。
步驟四;焊接設備的操作步驟;
1)首先要對導航的使用狀況進行檢查,看看導航的使用是否有效,并對導航四周的障礙物進行清理,
2)檢查各個限位裝置,避免出現限位裝置卡死的現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達管道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達管道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1805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