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洋川芎內酯Ⅰ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82169.6 | 申請日: | 2017-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94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雛;吳燕;李彬;杜蕾蕾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307/88 | 分類號: | C07D307/8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川芎 內酯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洋川芎內酯Ⅰ的制備方法,屬于中藥成分制備技術領域,其方法是以含藁本內酯的提取物為原料,在堿性含水溶劑中與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加熱反應后,反應液經萃取、柱層析分離,即得到洋川芎內酯Ⅰ純品;本發明含藁本內酯的提取物為原料,通過化學轉化與色譜分離相結合的方法制備洋川芎內酯Ⅰ,具有工藝簡便、溶劑消耗少、收率高的特點,適合大量制備高純度的洋川芎內酯Ⅰ。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成分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洋川芎內酯Ⅰ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洋川芎內酯Ⅰ(senkyunolide Ⅰ)為淡黃色油狀物,屬于天然苯酞類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傘形科植物,如川芎(
洋川芎內酯Ⅰ的化學結構如下:
。
據報道,洋川芎內酯Ⅰ是中藥川芎和當歸的活性成分之一,且能透過血腦屏障,可降低熱板法小鼠痛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對偏頭痛大鼠體內一氧化氮(NO)、5-羥色胺(5-HT)、降鈣素相關肽(CGRP)及β-內啡肽(β-EP)等與偏頭痛發作密切相關的內源性物質具有調控作用。因此,洋川芎內酯Ⅰ 對偏頭痛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洋川芎內酯Ⅰ 還能夠減輕紅細胞變形性損傷,降低紅細胞聚集性;降低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腦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所以,基于目前的研究和應用,對于洋川芎內酯Ⅰ的需求很大。
然而,天然植物所含的洋川芎內酯Ⅰ含量很低,在川芎、當歸中的含量通常小于0.1%(w/w),比如,劉金亮等“HPLC測定不同采收期川芎藥材中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報道川芎藥材中洋川芎內酯Ⅰ含量為0.58 mg/g,即0.058%(w/w)。田璐等“一測多評法同時測定川芎、當歸飲片中多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報道24批次川芎飲片中洋川芎內酯Ⅰ含量為1.09~3.34 mg/g,26批次當歸飲片中洋川芎內酯Ⅰ含量為0.04~0.77 mg/g。
目前分離制備洋川芎內酯Ⅰ的方法主要有反復柱層析、制備薄層色譜、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制備高效液相色譜、高速逆流色譜等等,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點:
比如,中國專利CN200910200693.8公開了一種從當歸提取物中制備洋川芎內酯Ⅰ的方法,以當歸藥材為原料,依次采用了大孔吸附樹脂柱層析,溶劑萃取,硅膠柱層析等分離技術,其步驟繁瑣、有機溶劑消耗量大,最終收率僅為0.07%~0.09%。
中國專利CN 104003963 A采用高速逆流色譜進行制備,采用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制備高效液相色譜等方法對于設備要求高,投入大。
綜上,目前大量制備洋川芎內酯Ⅰ存在消耗原料多、收率低、試劑耗量大、工藝繁復等困難,不利于工業化生產。而洋川芎內酯Ⅰ的來源有限、制備困難限制了對其的深入研究及新藥開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洋川芎內酯Ⅰ的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洋川芎內酯Ⅰ的制備方法,以含藁本內酯的提取物為原料,在堿性含水溶劑中與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加熱反應后,反應液經萃取、柱層析分離,即得到洋川芎內酯Ⅰ純品。
上述的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即OXONE,其化學式為 2KHSO5 · KHSO4 · K2SO4。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含水溶劑選自水-四氫呋喃、水-1,4-二氧六環、水-丁酮、水-丙酮、水-甲醇、水-乙醇、水-異丙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未經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821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交通控制方法及其系統
- 下一篇:基于區域控制的智能交通優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