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頂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6467.4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68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佐佐木健太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6 | 分類號: | B62D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達共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張嵩;薛侖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頂 構造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頂構造,在從車頂的上方施加負荷時,使負荷分散。車頂構造(10)具有:車頂(100),其后端與前端相比位于車輛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加強構件(101),其被從車頂(100)的后端向車輛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設置;以及脆弱部(200),其被設置在加強構件(101)上。此外,脆弱部(200)具有沿與車輛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槽部(210)。此外,槽部(210)具有被形成在加強構件(101)中的車輛的前方側的面上的第1槽(21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的車頂構造。
背景技術
在車輛中設置有車頂加強構件。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與車頂面板及側面板接合的加強構件加強駕駛室的加強構造。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698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以往,設想了車頂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度相同的車輛。但是,在車頂的后端處于比前端高的位置的情況下,在車頂負荷從車頂從上方施加到車頂時,負荷會集中施加到被設置在車頂的背面的加強構件上。其結果,產生了如下這樣的問題:車頂的背面側的構件會較大地變形,變得無法將駕駛室的室內空間維持在需要的大小。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這一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從車頂的上方施加負荷時,能夠使負荷分散的車頂構造。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在本發明的第1方式中,提供一種車頂構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車頂,其后端與前端相比位于車輛的高度方向的上方;加強構件,其被從上述車頂的后端向上述車輛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延伸地設置;以及脆弱部,其被設置在上述加強構件上。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脆弱部具有沿與上述車輛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槽部。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強構件中的上述車輛的前方側的面上的第1槽。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還具有被形成在上述加強構件中的上述車輛的后方側的面上的第2槽。此外,也可以是,上述槽部具有多個上述第2槽,該多個上述第2槽被形成在上述加強構件中的上述車輛的后方側的面上,且被形成在上述車輛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述第1槽的兩側的位置上。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得到在從車頂的上方施加負荷時能夠使負荷分散這樣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表示在車輛中設置有本實施方式的車頂構造10的構成。
圖2表示車頂負荷施加在本實施方式的車頂構造10上的狀態。
圖3表示加強構件101的構成。
圖4表示從A的方向觀察圖3的加強構件101的構成。
圖5表示從車頂負荷施加在加強構件101上的狀態起加強構件101的脆弱部200破壞的狀態的一個例子。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在車輛中設置有本實施方式的車頂構造10的構成的圖。
車輛具有駕駛室1、駕駛室鎖定件2、后支架3、側框架4、以及前支架5。車輛例如是卡車。駕駛室1是具有駕駛座的箱形狀的部分。
駕駛室1具有車頂構造10、框架11、框架12、框架13、框架14、框架15、框架16、框架17、以及框架18。車頂構造10具有車頂100、加強構件101、以及脆弱部200。車頂100是駕駛室1的頂棚的部分。車頂100例如是具有長方形狀的平面的板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64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頂蓋后橫梁焊接總成
- 下一篇:一種行李箱門安裝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