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75825.X | 申請日: | 2017-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47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賢;韓利文;張軒銘;周紅;安雙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文賢 |
| 主分類號: | A61K36/704 | 分類號: | A61K36/704;A61K36/739;A61P17/02;A61P31/04;A61P31/02;A61P29/00;A61K31/045;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3005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燙傷 藥物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由兩種功效組分a和b組成;組分a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原料為虎杖10~40份,蒲公英5~35份,紫草5~35份,冰片1~20份;組分b活血祛瘀、化腐生肌;原料為大黃10~40份,地榆10~40份,黨參1~20份,黃芪1~20份,及雞蛋清50~200份。本藥物組合物按中藥功效的不同分別用藥,能充分發揮各中藥組分的協同功效,較單方給藥療效更加顯著且穩定,主要用于燒燙傷初、中期瘡面紅、腫、熱、痛,滲出明顯所致之癥,減少創面感染,加速創面愈合,有效降低燒燙傷部位潰瘍現象的形成,且成本低、無毒副作用;其制備方法簡單易行,各項參數可控,利于大規模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涉及治療燒燙傷的中藥組合物,具體指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古代醫籍文獻中有關水火燙傷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武威漢代醫簡》中,稱為“湯火凍”,而《諸病源候論》中又將其稱作“湯火瘡”,認為其病因是熱毒內侵所致。近代中醫理論認為燒燙傷是因熱所致,除熱外還有毒,其病因機制仍是熱毒。生產生活中燒燙傷已不僅僅是因水、火所引起,其中化學燒傷、輻射灼傷等也經常發生。
燒燙傷分類采用的是三度四分法。1度燒燙傷只傷及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生發層健在。2度燒燙傷分為淺2度和深2度,前者傷及生發層,甚至真皮乳頭層;后者傷及真皮深層。3度燒燙傷傷及全皮層、皮下脂肪,甚至肌肉、骨骼。燒燙傷發生后,皮膚正常的保護功能遭到破壞,神經末梢游離于體表將引起患者劇烈的疼痛;壞死組織富含蛋白質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條件致病菌會定植于燒燙傷創面生長、繁殖,并經開放的毛囊或焦痂進一步擴展到鄰近組織;同時,燒燙傷創面早期的炎癥往往伴隨著機體免疫功能的反應。面對燒燙傷帶來的創面疼痛、進行性壞死、易感染、瘢痕難愈合等難題,有效處理創面不僅能減少感染,而且可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加快創面愈合,而有效的藥物是有效處理創面的前提。
臨床重度燒燙傷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效果快速顯著,但存在刺激性強、副作用大等問題。中醫藥在治療燒燙傷方面歷史悠久且積累了大量經驗,尤其近年來隨著中藥外治燒燙傷理論水平與臨床經驗的不斷提高,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針對燒燙傷治療過程中抗感染與促愈合兩大關鍵技術,采用純中藥制劑對創面分泌物進行清除、抑制細菌的增殖,同時保持創面濕潤、防止水分蒸發及組織脫水,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現有的中藥組方制劑(如濕潤燒傷膏)在發揮藥效時,首先無法對創口進行有效的清潔和保護,且抑菌效果較弱,臨床上多依賴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才能達到相應的抑菌效果;其次,中藥配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現有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制劑其所含成分少則十幾種多則上百種,由于配方復雜,各成分之間易發生中和、沉淀、絡合、螯合等化學變化,而降低療效或使藥效喪失,甚至出現毒性反應對患者造成危害等不良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藥效。
此外,與熱燒傷不同,化學、放射物燒傷的嚴重程度不僅取決于其與皮膚的接觸時間,更主要決定于化學物質的理化性質、致傷機理及濃度;作用機制包括氧化作用、還原作用、腐蝕作用、脫水作用等,表現出局部進行性損害的特點,燒傷面積及程度在早期不易確定。現有燒傷制劑不能有效的保護淤滯帶組織,達到控制創面發展和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因此,對現有的中醫藥技術進行改進,豐富程度較輕的初、中期燒燙傷及其并發癥治療手段,開發出療效高、毒性小的中藥組方和產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研究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該組合藥由兩種功效的組方組成并分別上藥治療,組方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以“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為理論基礎,能充分發揮各中藥組分在燒燙傷治療方面的協同功效。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簡單易操作,各項參數可控,在保持中藥藥效的前提下,易于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由熱力、電流、放射線、化學物質引起人體組織燒燙損傷的藥品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文賢,未經張文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7582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