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鐵隧道中無線電傳播模型校正的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68626.6 | 申請日: | 2017-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883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吳宇慶;周維;王屹;肖開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7/391 | 分類號: | H04B17/391;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陸軍 |
| 地址: | 430024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鐵 隧道 無線電 傳播 模型 校正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量方法,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地鐵隧道中無線電傳播模型校正的測量方法。包括:步驟1,使用至少兩套接收機在擁擠車廂內兩側窗邊同時采集指定頻段某個實際移動通信系統導頻的場強數據;步驟2,從場強數據中分離確定性成分和隨機性成分,步驟3,從樣本確定性成分中截取兩組同時開始的、等長的數列;步驟4,獲得兩組數列的數學期望差值的平均值;步驟5,基于所述平均值計算得到用于計算寬度因子的系數X。該方法不使用CW波全頻段模測系統,而在地鐵隧道中,使用兩套常規接收機同時采集某個實際移動通信系統導頻的場強,再經數據處理,來獲得L3(寬度因子)中的X參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量方法,屬于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地鐵隧道中無線電傳播模型校正的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預測無線電波覆蓋能力是規劃設計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礎。移動通信系統在地鐵隧道內采用“信號源+漏泄電纜”組網方式,目前預測無線電波覆蓋能力的方法中,較典型的是漏泄電纜覆蓋模型,如圖1所示,信號源從漏泄電纜的一端注入射頻信號,經過一定距離的傳輸衰減,信號逐漸減弱,直到衰減到無法滿足覆蓋要求為止,該距離即為單信號源的有效覆蓋距離,其取值為L=(Pin–(P0+L1+L2+L3+L4+L5))/S(米),
式中:
Pin:漏泄電纜輸入端注入功率;
P0:最低要求覆蓋信號強度;
L1:漏泄電纜耦合損耗,此項為漏泄電纜指標,一般取95%覆蓋概率的耦合損耗,與工作頻段有關;
L2:人體衰落,與車廂內的擁擠程度有關,一般取3-5dB;
L3:寬度因子,Xlg(d/2),d為終端距離漏泄電纜的距離,X為系數,一般取值在10-20之間,根據實際項目進行模測校準;
L4:設計衰減余量,一般取3dB;
L5:車體損耗,與車廂類型有關,一般地鐵車體損耗在8-12dB左右;
S:每米漏泄電纜傳輸損耗,此項為漏泄電纜指標,與工作頻段有關。
實際項目中隧道寬度、列車寬度、系統工作頻段和雙工方式均不同,導致無線電傳播特性也不同,因此需要對L3(寬度因子)中的X參數進行模測校準——現有方法需要使用如CW波(未經調制的標準正弦波)模測系統等專用設備,設備昂貴、測試代價大而難實現。
因此,一般根據經驗取定參數,而導致降低了計算結果的準確度。
另外,因為實際移動通信系統采用了諸如擴頻、RAKE接收機等抗衰落技術,而CW波模測系統無法模擬出實際移動通信系統抗衰落能力,因此現有方法的模測校準結果較保守,導致較大的冗余投資。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為了降低模測校準工作的門檻,提出了一種地鐵隧道中無線電傳播模型校正的測量方法。該方法不使用CW波全頻段模測系統,而在地鐵隧道中,使用兩套常規接收機同時采集某個實際移動通信系統導頻的場強,再經數據處理,來獲得L3(寬度因子)中的X參數。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地鐵隧道中校正無線電傳播模型的測量方法,包括:
步驟1,使用至少兩套接收機在擁擠車廂內兩側窗邊同時采集指定頻段某個實際移動通信系統導頻的場強數據;
步驟2,從場強數據中分離確定性成分和隨機性成分,
步驟3,從樣本確定性成分中截取兩組同時開始的、等長的數列;
步驟4,獲得兩組數列的數學期望差值的平均值;
步驟5,基于所述平均值計算得到用于計算寬度因子的系數X。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未經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686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芯片通用批鍵合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芯片鍵合裝置及鍵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