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53313.3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97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鳳為保;李健;王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油機機械工業(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15/00 | 分類號: | B23B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37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自動化 車床 零件 翻轉 機構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其包括底座、立柱、安裝板、電機、減速機、搖臂和夾爪機構,所述立柱下表面固定于底座上表面,所述安裝板安裝于立柱上表面,所述減速機通過一連桿與所述搖臂連接,所述夾爪機構進一步包括氣缸、手爪關節、連接座、鉸鏈座、手爪和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穿過連接座和軸承座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伸縮桿另一端與鉸鏈座連接,所述手爪一端分別嵌入手爪關節內并與鉸鏈座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安裝板上表面且位于連桿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近接開關和右近接開關,所述安裝板上表面且位于連桿兩側還分別設置有一減速傳感器,用于控制搖臂轉動速度。本發明通過機器替代人工,對加工的工件進行機械翻面,節約大量勞動力,避免發生人員受傷等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車床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加工技術變得更加智能化了。機床行業也越來重視機床的省時,省力。在各種盤類零件,尤其在汽車業重工業零件生產線,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將對推動我國汽車行業及重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所謂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就是多個工位成流水線自動加工。所有工作都由計算機控制來實現,人不直接參加工作,這樣就可以節省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用機器代替人工還可以大大地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
在各種盤類零件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對待加工的工件進行翻面,如果使用人工來進行翻面的話,長時間重復性的工作會使人感覺疲勞,而且勞動強度大。在翻轉重工件及帶有鋒利毛邊的物件時,極其容易發生工傷事件,使員工受到傷害。并且人為的介入易對工件表面產生碰刮傷,影響工件最終加工處理的良品率及整體的生產效率,不利于工業生產的全自動化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該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通過機器替代人工,對加工的工件進行機械翻面,節約大量勞動力,避免發生人員受傷等情況,并且可以起到保護工件的作用,保證加工的良品率,提高整體生產效率,實現工件加工的全自動化作業。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自動化車床產線的零件翻轉機構,包括底座、立柱、安裝板、電機、減速機、搖臂和夾爪機構,所述立柱下表面固定于底座上表面,所述安裝板安裝于立柱上表面,所述電機和減速機均固定安裝于立柱前側表面,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減速機連接,所述減速機通過一連桿與所述搖臂連接,用于帶動搖臂擺動,所述夾爪機構安裝于搖臂遠離連桿一端;
所述夾爪機構進一步包括氣缸、手爪關節、連接座、鉸鏈座、手爪和伸縮桿,所述氣缸安裝于搖臂后側表面,氣缸的活塞桿穿過搖臂與伸縮桿連接,所述連接座通過一軸承座安裝于搖臂前側表面,所述手爪關節分別安裝于連接座兩端,所述伸縮桿一端穿過連接座和軸承座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伸縮桿另一端與鉸鏈座連接,所述手爪一端分別嵌入手爪關節內并與鉸鏈座兩端固定連接;
所述手爪的下方分別設置有一勾片,此勾片通過若干連接柱與手爪連接,所述連桿遠離減速機一端設置有一控制組件,此控制組件用于控制搖臂的擺動與停止,所述安裝板上表面且位于連桿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近接開關和右近接開關,分別用于控制夾爪機構夾緊和放松工件,所述安裝板上表面且位于連桿兩側還分別設置有一減速傳感器,用于控制搖臂轉動速度。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近接開關和右近接開關均通過近接開關座安裝于安裝板上表面。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組件外側具有護罩。
3. 上述方案中,所述勾片形狀為V字形。
4. 上述方案中,所述V字形勾片中央夾角為165°~175°。
5.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連接柱的數目為2個。
6. 上述方案中,所述連接柱為圓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油機機械工業(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油機機械工業(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533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