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硫醇與缺電子烯的點擊反應方法及其應用以及降低輕質油中硫醇和二硫醚含量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48879.7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22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韓江華;黃玉萍;王樹青;王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29/20 | 分類號: | C10G29/20;C10G5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輕質油 硫醇 點擊反應 二硫醚 非極性有機溶劑 反應速度快 原料轉化率 廢物量 油溶性 有機堿 有效地 富集 脫除 能耗 應用 分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硫醇與缺電子烯的點擊反應方法,該方法包括將硫醇與缺電子烯和油溶性有機堿在非極性有機溶劑中接觸。根據本發明的點擊反應方法,不僅能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而且反應速度快,原料轉化率高。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點擊反應方法在輕質油中硫醇的脫除、輕質油中硫醇的分析、或者輕質油中硫醇的富集中的應用。本發明進一步公開了基于所述點擊反應的降低輕質油中硫醇和二硫醚含量的方法,該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輕質油中的硫醇和二硫醚含量,并且操作條件溫和,工藝簡便,操作能耗低,產生的廢物量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清潔油品生產技術領域,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硫醇與缺電子烯的點擊反應方法,本發明還涉及所述點擊反應方法在輕質油品中硫醇的脫除、分析或者富集中的應用,本發明進一步涉及一種降低輕質油中硫醇和二硫醚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輕質油品包括直餾汽油、催化裂化汽油、航空煤油、石腦油、焦化汽油等石油化工產品。
通常,輕質油初級產品中含有濃度較高、揮發性較強的硫醇類化合物和二硫醚類化合物,致使該類產品具有強烈的異味。輕質油品中硫醇類化合物的存在不僅使此類油品具有特殊臭味,而且對油品的生產環節、貯存環節和使用環節均產生不良影響:
(1)生產過程中,硫醇類化合物會對金屬設備引起腐蝕;
(2)硫醇類化合物具有隨存放時間延長易產生游離基并引發其中烯烴組分發生聚合反應的特性,這會導致油品質量變劣;
(3)含硫醇的輕質油品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環境的SOx,致使環境惡化。
因此,油品脫臭工藝(即,硫醇類化合物的脫除工藝)已經成為輕質油品生產過程的一項關鍵技術。
在石化行業中,無論是在油品提質加工階段,還是在成品油的投放市場階段,都需要對產品的含硫量進行嚴格測試。
現有輕質油品中硫醇類化合物和二硫醚類化合物的分析,主要采用硝酸銀電位滴定法測定其中硫醇類化合物的含量,或者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其中的硫醇類化合物和二硫醚類化合物,然而,前者只能獲得樣品中總硫醇類化合物的含量,無法獲得硫醇的分子結構信息;后者采用通用型檢測器,因烴類物種的干擾,測試準確性不高,盡管采用硫選擇性檢測器(如硫化學發光檢測器)或者火焰光度檢測器、脈沖火焰光度檢測器可以檢測到含硫化合物的信息,但是樣品中噻吩類化合物都出峰,含硫化合物的色譜峰之間也有重疊,定性分析難度較大。
此外,如果在深度脫硫工藝研究或者樣品中硫含量較低時,硫選擇性檢測器的優勢也可能會因為檢測器本身檢測限的限制而無法準確分析樣品中的硫含量,此時必須采用含硫化合物富集分離的方法來提高樣品中硫含量的濃度。然而,由于樣品中含硫化合物大多屬于沸點較低的物種,富集分離過程中在脫除引入的大量溶劑時,大部分含硫化合物會因揮發損失而引起較大的分析誤差,尤其是分子量較小的硫醇類化合物,不僅在富集過程中會揮發損失,其特殊的臭味對操作人員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如何改進富集分離技術,避免樣品中目標物的揮發損失也是油品分析工作者面臨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輕質油中硫醇的脫除、分析和富集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硫醇與缺電子烯不僅能夠在非極性介質中發生加成反應,而且能夠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同時反應速度快,原料轉化率高。基于該發現,一方面能實現輕質油品中硫醇和二硫醚的脫除,為滿足歐5標準規定的含硫化合物含量的汽油提供了極具可行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為輕質油品中硫醇的分析和富集提供了簡單便捷的實施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硫醇與缺電子烯的點擊反應方法,該方法包括將硫醇與缺電子烯和油溶性有機堿在非極性有機溶劑中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本發明第一個方面所述的點擊反應方法在輕質油中硫醇的脫除、輕質油中硫醇的分析、或者輕質油中硫醇的富集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887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