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同時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病原體的核酸、試劑盒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48324.2 | 申請日: | 2017-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574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張翠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 | 分類號: | C12Q1/689;C12Q1/6895;C12Q1/686;C12Q1/04;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齊勝杰 |
| 地址: | 26610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同時 檢測 導致 秋海棠 立枯病 斑點 白粉病 病原體 核酸 試劑盒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組用于同時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三種病原體的核酸、試劑盒和檢測方法,其中,用于多重PCR同時檢測三種病原體的核酸包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三種病原體的上、下游引物;用于熒光定量PCR同時檢測三種病原體的核酸還包括有各病原體對應的探針。本發明還建立了一種比較高效、靈敏的,可同時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病原體這三種病原的檢測方法。該方法能有效提高檢測的靈敏度,避免假陰性結果的發生,為能有效預防秋海棠會發生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提供一種技術手段。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檢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同時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病原體的核酸、試劑盒及方法。
背景技術
秋海棠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之一,該類群植物花朵鮮艷美麗,體態多姿,花期較長,易于栽培,長期以來作園藝和美化庭院的觀賞植物。少數種類可供藥用,秋海棠在我國園林綠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三者復合侵染的情況越來越多,每年給我國秋海棠種植的農戶造成巨大損失。目前尚缺乏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高效殺菌劑和抗病品種,一旦發現有感染這三種病害,需要及時清除病樹,防止病害蔓延此外,還要加強非疫區的管理,防止這三種病害的侵入,因此,針對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建立早期快速檢測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秋海棠立枯病的癥狀是初近土面的莖基部染病生暗色斑點,擴展后變為棕褐色腐爛狀;葉片染病生暗綠色水漬狀圓形病斑,侵染葉柄時現褐色腐爛;濕度大的早晨可見病斑處長有白色至淺褐色茵絲狀物;發病重的病株倒伏或腐爛死亡;其病原體為立枯絲核菌。
秋海棠斑點病的癥狀是葉上初生水浸汰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為大型不規則型的褐色病斑。葉片病斑沿葉脈擴展呈黑色水浸狀,進而向莖部發展。莖部病斑為縱向細長干腐狀,病斑繞莖一周,使受害處以上枯萎,以后受害部干枯、縊縮。其致病病原體為野油菜黃單胞菌秋海棠致病型細菌。
秋海棠白粉病的癥狀是葉兩面生白色斑片,邊緣無定形,以后互相愈合無明顯病斑,嚴重時葉哭死,植株早衰,球莖變小,影響次年生產;其主要病原體為秋海棠白粉菌。其菌絲體在葉兩面生,花及葉柄生,以菌絲體和子囊果在病殘體上越冬,次年氣流傳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萌發后,芽管直接侵入,又多次再侵染。
針對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三種病原體的檢測方法,目前尚無能夠快速、同時檢測這三種病原體的方法。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多重PCR同時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病原體的核酸,還提供了采用多重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病原體的核酸、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組用于多重PCR同時檢測三種病原體的核酸,其包括用于檢測分別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三種病原體的上、下游引物,其中,所述立枯病病原體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所述斑點病病原體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No.5所示;
所述白粉病病原體的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No.8所示。
一組用于熒光定量PCR同時檢測三種病原體的核酸,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分別導致秋海棠立枯病、斑點病和白粉病的三種病原體的上、下游引物及各病原體對應的探針,其中,
所述立枯病病原體的探針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483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