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定荔枝真雜種的分子標記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020944.5 | 申請日: | 201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68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宏祥;張樹偉;丁峰;陳厚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5 | 分類號: | C12Q1/6895;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朱志寬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鑒定 荔枝 雜種 分子 標記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荔枝遺傳育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鑒定荔枝真雜種的分子標記。
背景技術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為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起源于中國,因果實形、色、香、味俱佳和營養豐富而譽稱“嶺南果王”馳名中外。以往生產經驗表明低溫是荔枝完成成花誘導所需的關鍵外界環境因子。還發現極少數的荔枝品種(如“三月紅”、“褐毛荔”)僅需要較短時間的低溫就能夠完成成花誘導,容易成花,一般在2月左右開花,因而稱為易成花荔枝品種;而大多數的荔枝品種(如“桂味”、“糯米糍”、“紫良喜”)必須經過整個冬天的低溫才能完成成花誘導,難成花,一般在4月左右開花,因而稱為難成花荔枝品種。研究調查發現易成花荔枝品種主要起源于我國荔枝產區的北方地區(如云南等地),而難成花荔枝品種主要起源于荔枝產區的南方地區(如海南等地)。由于兩者開花時間不同(相差兩個月左右),因此在自然界中人類未干預情況下兩者存在生殖隔離。以往生產經驗還表明:冬天低溫不足是荔枝不能穩定成花的主要原因,特別對于難成花荔枝品種來說更是如此;還有荔枝的花期和熟期是相關聯的,一般而言易成花荔枝品種是早熟荔枝品種,而難成花荔枝品種是晚熟荔枝品種,當然荔枝的熟期也與果實發育的快慢有關。
在荔枝生產中,每年由于成花不穩定所造成的產量沒保障是廣大果農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荔枝的栽培品種結構不合理:難成花荔枝品種所占比例過高,而易成花荔枝品種所占比例偏少,產量受冬天低溫不足影響很大。在荔枝生產中另一個主要難題是易、難成花荔枝品種栽培結構的不合理,加上荔枝采后保鮮難等難題,也導致了荔枝在6、7月份集中上市,常造成價格低廉,廣大果農即使豐產年也不豐收,削弱了其栽培荔枝的積極性,嚴重制約著荔枝經濟效益的提高。造成以上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可滿足商品性栽培的優質易成花荔枝品種稀少。目前雖有少數的易成花荔枝品種(如“三月紅”),但由于其品質差而被逐漸淘汰掉。難成花荔枝品種(如“桂味”和“糯米糍”),雖然成花受冬天低溫不足影響很大,但是由于其高品質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親睞,逐漸得到大面積推廣,可是每年的產量得不到保障,如2017年由于受冬天低溫不足的影響(暖冬),產量減產80%左右。因此,在荔枝采后保鮮難題尚未取得突破的情況下,選育易成花優質荔枝品種,為易、難成花荔枝品種栽培結構的優化調整提供品種支撐,保證產量,拉長鮮果供應期,成為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雜交育種有利于綜合雙親的優良性狀,可以針對目標性狀進行有目的的育種,在荔枝育種方法中,人工雜交育種是最要的方法之一。然而荔枝是長壽命木本果樹,童期長,一般從實生種子播種到開花需要5年左右,造成荔枝雜交育種周期在10年以上,同時荔枝樹體高大,占地面積多,管理上費工、費時,再加上荔枝基因組高度雜合、遺傳背景不清、缺乏有效的雜種鑒別技術以及我國荔枝人工雜交育種起步晚,以上原因導致荔枝雜交育種的成效至今甚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植物雜交育種中一個重要技術手段,可以在幼苗階段對有目標性狀的真雜種進行早期鑒定,能夠顯著縮短育種周期。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借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手段在荔枝雜交育種上尤為重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2094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解液及鋰離子電池
- 下一篇:一種硫基電解質溶液及其在固態鋰電池中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