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均相免疫檢測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017639.0 | 申請日: | 201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51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志新;劉宇卉;李臨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77 | 分類號: | G01N33/577;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桑勝梅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區(qū)永豐基***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均相 免疫 檢測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均相免疫檢測方法,其包括至少兩個檢測區(qū)域,在一個檢測區(qū)域判斷是否存在由供體?待檢抗體?受體所形成的第一復合物,而在另一個檢測區(qū)域判斷是否存在由供體?待檢抗原?受體所形成的第二復合物;其中,所述供體能夠在激發(fā)狀態(tài)下生成單線態(tài)氧,所述受體能與單線態(tài)氧反應產生可檢測的信號。該方法解決了抗原抗體一步法檢測中的高濃度樣本HOOK效應問題和低濃度樣本檢測靈敏度偏低問題。同時該方法也解決了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時不能區(qū)分陽性結果是抗體陽性或抗原陽性的問題。本發(fā)明所述方法特別適用于HIV抗原和抗體的聯合檢測中。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均相免疫檢測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而建立的高選擇性生物化學方法。免疫分析根據標記與否分為標記免疫分析法和非標記免疫分析法。由于標記物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結合的抗原-抗體與過量的抗原或抗體的分離問題,因而標記免疫分析法根據分離與否又分為均相免疫分析法和非均相免疫分析法。非均相免疫分析法需要包埋、洗脫、分離等多步操作,分析過程繁瑣,分析時間長,不能滿足快速檢測和診斷的要求。均相法則有效避免了洗脫、分離等繁瑣步驟,極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性價比,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具有取代傳統非均相免疫分析的潛力。
但是,在某些運用均相免疫法檢測的臨床診斷項目中,需要對樣本中的抗原和抗體同時進行檢測。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檢測,就需要即檢測HIV抗體,同時也檢測HIV抗原,這樣就可以避免窗口期的患者因體內只有病毒抗原而沒有相應的抗體或相應抗體滴度還不足以被檢出時造成漏檢的風險。
現有的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方法中,樣本中有待檢抗原或抗體中的任何一種結果都反應為信號上升,其弊端在于無法區(qū)分陽性信號值是由抗原引起還是由抗體引起,從而不能準確判斷病程,無法給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時目前運用均相免疫分析方法在抗原抗體一步法共同檢測中還存在抗體高值陽性樣本HOOK效應和抗原低端靈敏度檢測等缺陷。
因此,亟待建立一種高效、可靠的用于抗原抗體聯合檢測的均相免疫檢測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高效、可靠的用于抗原抗體聯合檢測的均相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在至少兩個檢測區(qū)域中判斷是否存在含有待測抗原和/或待測抗體的復合物的存在,解決了均相免疫分析方法中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時不能區(qū)分陽性結果是抗體陽性或抗原陽性的問題。
為此,本發(fā)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均相免疫檢測方法,其包括至少兩個檢測區(qū)域,在一個檢測區(qū)域判斷是否存在由供體-待檢抗體-受體所形成的第一復合物,而在另一個檢測區(qū)域判斷是否存在由供體-待檢抗原-受體所形成的第二復合物;其中,所述供體能夠在激發(fā)狀態(tài)下生成單線態(tài)氧,所述受體能與單線態(tài)氧反應產生可檢測的信號。
根據本發(fā)明,當檢測區(qū)域存在第一復合物和/或第二復合物時,用能量或者活性化合物激發(fā)供體產生單線態(tài)氧,所述受體與單線態(tài)氧反應生成可檢測的化學發(fā)光信號。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待檢抗體選自與待檢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完整抗體或基因工程化的抗體片段。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待檢抗原選自多種不同病毒類型的抗原;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待檢抗原選自同一被分析物的不同亞型、亞亞型或流行重組型的抗原。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受體和待檢抗體通過標記抗原相連接;所述供體和待檢抗體通過中間抗原相連接;所述標記抗原和中間抗原能夠與待檢抗體的不同表位特異性結合。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供體和中間抗原通過生物素-鏈霉親和素的相互作用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受體和待檢抗原通過標記抗體相連接;所述供體和待檢抗原通過中間抗體相連接;所述標記抗體和中間抗體能夠與待檢抗原的不同表位特異性結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1763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