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有蒽烷基化反應產物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009117.6 | 申請日: | 201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49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鄭博;費建奇;宗保寧;朱振興;郄思遠;潘智勇;唐曉津;田龍勝;胡立峰;毛俊義;劉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7C7/00 | 分類號: | C07C7/00;C07C1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國平;顧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含有 烷基化 反應 產物 混合物 分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蒽烷基化反應分離技術領域,公開了含有蒽烷基化反應產物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該分離方法包括對含有蒽、烷基化溶劑和系列烷基蒽產物的物流進行分離,其中,所述分離方法包括:烷基化溶劑分離、熔融結晶以及多級減壓蒸餾。通過本發明提出的熔融結晶?多級減壓蒸餾耦合分離技術,可顯著降低蒽?系列烷基蒽產物分離過程的操作難度,提高目標產物的純度和總收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離方法,具體地說,涉及含有蒽烷基化反應產物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過氧化氫是一種重要的綠色基礎化學品,具有很高的產業關聯度,自2008年起,我國已成為過氧化氫生產的第一大國,2015年消耗量已超過1000萬t/a(按27.5%計)。目前,國內外生產過氧化氫的工藝技術主要是蒽醌法。該過程中的2-烷基蒽醌作為工藝過程的“載體”,直接影響過氧化氫的品質和產量。苯酐法是生產2-烷基蒽醌的主要方法,但該工藝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生產1t乙基蒽醌,需要消耗1.76t無水AlCl3和4.2t發煙H2SO4(20%)。因此,基于環境保護及綠色化生產角度考慮,開發2-烷基蒽醌的綠色化生產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2-烷基蒽氧化制備2-烷基蒽醌的工藝路線由于具有工藝流程簡單、原料來源廣泛和環境污染小等優勢,被認為是綠色化的生產工藝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的關鍵原料2-烷基蒽可通過蒽烷基化反應技術來制備,在酸催化的作用下,蒽可與烷基化試劑發生烷基化反應,該反應產物體系經特殊的分離技術處理后,可得到目標產物2-烷基蒽。再采用特定的氧化技術,可實現由2-烷基蒽高效制備2-烷基蒽醌的目的。
US 4255343中公開了一種2-叔戊基蒽的合成方法,該方法將蒽、三氯苯、甲磺酸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均勻混合后,再向體系中引入烯烴與蒽發生烷基化反應。固體產物主要是剩余的蒽及系列烷基蒽產物,其中蒽占42重量%,2-烷基蒽占47重量%,其余為蒽雙取代產物和其他副產物。
TW 200623958中公開了一種采用離子液體催化蒽烷基化的方法,該方法提到的烷基化反應的催化體系為含有60-93.7重量%離子液體和1-8重量%氯化鋁的混合物。在實施例中,以BmimPF6作為溶劑,并加入適量AlCl3,催化蒽與叔丁基氯在70℃下發生烷基化反應,產物2,6-叔丁基蒽的產率為90%。
陳敏等人研究了不同催化體系對蒽與2-氯丙烷的烷基化反應過程的影響,綜合對比了無水AlCl3、[E,B,O-mim]Cl-AlCl3離子液體和AIPW12O40(雜多酸鹽磷鎢酸鋁)等催化體系對目標產物2-異丙基蒽選擇性和收率的影響。研究表明,采用離子液體催化效果最好,在反應溫度30℃,反應時間4h的情況時,目標產物的選擇性為77.1%,收率為69.2%。
從現有技術的報道來看,有關蒽烷基化反應產物體系的分離技術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提供一種含有蒽烷基化反應產物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蒽在酸催化作用下發生烷基化反應,一般需要控制反應進度,如果蒽的轉化率過高,產物中蒽的多烷基取代產物含量明顯增加,所以一般蒽的轉化率需要控制在10-60%,產物體系中除去惰性溶劑外,主要含有未反應的蒽、目標產物2-Ci-蒽、其他單烷基蒽產物和雙烷基蒽產物。根據物性分析可知,蒽的沸點為340℃,其他烷基蒽產物與蒽均屬同系物,彼此間存在沸點差異,可通過減壓蒸餾技術來實現產物分離。但是該方法的難點在于,蒽的熔點高達215℃,在工廠的實際生產中,單獨采用減壓蒸餾技術來分離高凝固點的蒽具有非常大的操作難度,一旦管路保溫出現問題,極易發生堵塞現象,嚴重影響了工廠的連續穩定運行。另外,蒽極易升華,升華溫度難以控制,管路發生堵塞的機會顯著增加。因此,單純采用減壓蒸餾技術來實現蒽-系列烷基蒽產物的分離是不切實際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0091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抽余油生產己烷的方法
- 下一篇:芳烴抽余油生產己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