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和含該結構的SiC光觸發晶閘管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98688.0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633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30 |
| 發明(設計)人: | 蒲紅斌;王曦;陳春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4 | 分類號: | H01L29/74;H01L29/06;H01L2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61214 | 代理人: | 王奇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入 增強 緩沖 結構 sic 觸發 晶閘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半導體器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含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的SiC光觸發晶閘管。
背景技術
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大、熱導率高、臨界雪崩擊穿電場強度高、飽和載流子漂移速度大及熱穩定性好等優點,使用SiC制作的電力電子器件具有更低的通態壓降、更高的工作頻率、更低的功耗、更小的體積以及更好的耐高溫特性,更適合應用于電力電子電路。碳化硅晶閘管作為SiC高壓器件中的一種,具有阻斷電壓高、通流能力強、安全工作區(SOA)大以及無柵氧化層可靠性影響等優點,能有效提升高壓直流輸電系統(HVDC)與智能電網電能傳輸系統的功率密度與效率。在SiC晶閘管的諸多分支中,碳化硅光觸發晶閘管(簡稱SiC LTT)在簡化驅動電路與抗電磁干擾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碳化硅晶閘管中最具潛力的種類之一。
雖然SiC LTT具有明顯的性能優勢,但由于鋁受主在SiC中的電離能較高(0.19eV),導致p型SiC材料中的有效載流子濃度較低,造成一定技術問題,主要包括:1)SiC LTT存在陽極空穴注入效率低的問題,嚴重影響器件的開通性能;2)p型SiC襯底電阻率較高,使得非對稱n型長基區SiC LTT無論使用p型襯底還是n型襯底,其通流能力都受到嚴重抑制。針對上述問題,目前SiC LTT的開通一般采用紫外激光器提供較大的觸發光能量,來實現器件的快速開通。而激光器存在效率低、復雜度高的問題,鑒于此:
S.L.Rumyantsev等人2013年在“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文章《Optical triggering of high-voltage(18kV-class)4H-SiC thyristors》,文中首次在SiC LTT中引入了放大門極結構,通過引入放大門極,觸發光功率密度得到降低,但仍舊存在開通延遲時間大的問題。
Xi Wang等2017年在“Chinese Physics B”發表文章《Injection modulation of p+-n emitter junction in 4H-SiC light triggered thyristor by double-deck thin n-base》,文中使用了雙層薄n基區結構,有效改善了4H-SiC LTT陽極注入效率低的問題,降低了觸發光功率密度,縮短了開通延遲時間。但文中所報道的新型雙層薄n基區結構僅適用于p型長基區結構的SiC LTT,對于非對稱n型長基區SiC LTT,目前仍無相關技術方案報道。
因此,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高性能、高可行性的技術方案,用于改善非對稱n型長基區SiC LTT陽極空穴注入效率低,器件開通延遲時間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解決了現有非對稱n型長基區SiC LTT陽極空穴注入效率低,開通延遲時間大,所需觸發光功率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的SiC光觸發晶閘管。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包括上緩沖區即第一外延層,該上緩沖區材料為n型SiC,厚度為0.1μm-2.9μm,上下端表面積為1μm2-2000cm2;
緊鄰上緩沖區的下方為下緩沖區即第二外延層,該下緩沖區的材料為n型SiC,厚度為0.1μm-2.9μm,上下端表面積為1μm2-2000cm2;
上緩沖區與下緩沖區相連,其中上緩沖區的施主雜質摻雜濃度大于下緩沖區的施主摻雜濃度。
本發明所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注入增強緩沖層結構的SiC光觸發晶閘管,包括襯底,在襯底下表面制作有第一外延層,在第一外延層下表面制作有第二外延層,在第二外延層下表面制作有第三外延層;
在襯底上表面制作有第四外延層,在第四外延層上表面制作有第五外延層,在襯底上部鑲嵌有結終端,并且結終端位于第四外延層的末端之外;
還包括絕緣介質薄膜,絕緣介質薄膜覆蓋在第五外延層的各個凸臺側壁、各個凸臺之間的第四外延層表面、第四外延層末端側壁、結終端表面、以及結終端末端之外襯底的表面,絕緣介質薄膜位于各個凸臺之間的部分的高度低于凸臺的上端面;
在第五外延層的各個凸臺上端面覆蓋有陰極;
在第三外延層下端面覆蓋有陽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86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