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98426.4 | 申請日: | 201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37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菱亞汽車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4D15/00 | 分類號: | B64D15/00;B64D15/04;B64D47/08;B64C27/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雪 續航能力 暖氣機構 導氣盒 雪天 拍攝 噴頭 除雪單元 平移單元 刮板 氣管 進氣口 導氣單元 拍攝機構 相機鏡頭 主體表面 組件包括 出氣口 電熱絲 固定板 進氣管 驅動軸 熱空氣 彈簧 凹口 吊桿 滑桿 緊貼 負重 電機 積雪 相機 雪花 升華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包括主體、除雪機構、暖氣機構和拍攝機構,除雪機構包括第五電機、第五驅動軸和兩個除雪組件,除雪組件包括固定板、刮板和若干除雪單元,除雪單元包括凹口、彈簧和滑桿,暖氣機構包括平移單元、吊桿、噴頭、導氣盒、進氣管、第一氣管和第二氣管,導氣盒內設有導氣單元、進氣口、出氣口和電熱絲,該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通過除雪機構帶動刮板緊貼主體表面旋轉,掃落積雪,從而減輕了無人機的負重,提高了設備的續航能力,不僅如此,在暖氣機構中通過平移單元使噴頭移至相機前方,并通過導氣盒輸送熱空氣,使相機鏡頭上的雪花升華,從而便于拍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UAV),是一種處在迅速發展中的新概念武器裝備,其具有機動靈活、反應快速、無人飛行、操作要求低的優點。無人機通過搭載多類傳感器,可以實現影像實時傳輸、高危地區探測功能,是衛星遙感與傳統航空遙感的有力補充。目前,無人機的使用范圍已經擴寬到軍事、科研、民用三大領域,具體在電力、通信、氣象、農業、海洋、勘探、攝影、防災減災、農作物估產、緝毒緝私、邊境巡邏、治安反恐等領域應用甚廣。
在現有的無人機中,有部分用于在雪天進行航拍,但是在拍攝過程中,積雪容易堆在無人機上,導致無人機的負重增加,從而降低了其續航能力,不僅如此,在雪天拍攝過程中,雪花也容易附著在相機的鏡頭上,使相機無法正常接收光線,從而導致在雪天相機拍攝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雪天拍攝的續航能力強的智能型無人機,包括主體、除雪機構、暖氣機構、拍攝機構、兩個支腳和若干飛行單元,所述飛行單元周向均勻分布在主體的外周,所述除雪機構設置在主體的上方,所述暖氣機構、拍攝機構和兩個支腳均設置在主體的下方,兩個所述支腳的頂端分別固定在主體的兩側;
所述除雪機構包括第五電機、第五驅動軸和兩個除雪組件,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在主體內且與第五驅動軸傳動連接,兩個所述除雪組件分別設置在第五驅動軸的兩側;
所述除雪組件包括固定板、刮板和若干除雪單元,所述固定板固定在第五驅動軸上,所述刮板設置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除雪單元均勻分布在固定板和刮板之間,所述除雪單元包括凹口、彈簧和滑桿,所述凹口設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彈簧設置在凹口內,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所述彈簧的頂端固定在凹口內的頂部,所述彈簧的底端與滑桿的頂端連接,所述滑桿的底端與刮板固定連接;
所述暖氣機構包括平移單元、吊桿、噴頭、導氣盒、進氣管、第一氣管和第二氣管,所述平移單元與吊桿的頂端傳動連接,所述噴頭固定在吊桿的底端,所述導氣盒固定在主體的下方,所述進氣管設置在導氣盒的一側且與導氣盒連通,所述第一氣管設置在導氣盒的另一側,所述導氣盒通過第一氣管與噴頭連通,所述第二氣管的一端與第一氣管連通,所述第二氣管的另一端與拍攝機構連接;
所述導氣盒內設有導氣單元、進氣口、出氣口和電熱絲,所述進氣口與進氣管連通,所述出氣口與第一氣管連通,所述導氣單元設置在導氣盒內的一側且靠近進氣口,所述電熱絲設置在導氣盒內的另一側且靠近出氣口;
所述拍攝機構包括安裝環、調節單元和兩個連接單元,兩個所述連接單元分別設置在安裝環的兩側,所述調節單元設置在安裝環與主體之間且與安裝環傳動連接,所述安裝環內設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周向均勻分布在安裝環內且與第二氣管連通。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無人機的飛行,所述飛行單元包括支架、第一電機、第一驅動軸和若干旋翼,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支架與主體固定連接,所述旋翼周向均勻分布在第一驅動軸的外周,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軸與旋翼傳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菱亞汽車技術研究院,未經南京菱亞汽車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842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