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雜鉛鋅銅礦的冶煉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95358.6 | 申請日: | 201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234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吳聲良;曹曉星;林錫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華信稀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06 | 分類號: | C22B1/06;C22B3/08;C22B3/46;C22B3/26;C22B11/00;C22B11/02;C22B15/00;C22B13/00;C22B19/20;C25C1/12;C25C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34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銅礦 冶煉 工藝 | ||
本發明為一種復雜鉛鋅銅礦的冶煉工藝,先將該種復雜鉛鋅銅礦經酸化焙燒,硫酸浸出銅、鋅;再將第一濾液與焙燒煙塵制漿,行高壓氧浸出,氧浸濾渣并入鉛銀富集物氧浸,經洗滌后送火法冶煉提取鉛銀;第二濾液經三級萃取,一級洗滌,二級反萃,得到萃余液和反萃銅液;反萃銅液電積成陰極銅產品;萃余液電積成電解鋅產品。本發明可以有效分離回收銅,控制高含鐵原料對鋅冶煉的不利影響,克服低溫焙燒煙塵難浸出的不足,縮短工藝過程,降低冶煉成本,提高銅、鋅、鉛和銀的回收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一種復雜鉛鋅銅礦的冶煉工藝,屬于混合型有色金屬的火法—濕法聯合冶煉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銅、鉛、鋅是主要的有色金屬,銀是主要的貴金屬之一,它們在工業或民用產品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世界的銅年消費量為2000萬噸,中國為500萬噸,中國的產量為250萬噸;世界的鉛年消費量為710萬噸,中國為100萬噸,中國的產量為150萬噸;
世界的鋅年消費量為1100萬噸,中國為220萬噸,中國的產量為300萬噸;世界的銀年消費量為20000噸,中國為3000噸,中國的產量為7000噸,目前,國內對單純的鋅精礦、鉛精礦或鉛鋅混合精礦已有成熟的火法或濕法或火法-濕冶煉工藝。這些冶煉工藝對精礦中的銅還不能有效的回收,對鋅精礦、鉛精礦或鉛鋅混合精礦中銅含量要求一般≤1%。經典的冶煉工藝有:鋅精礦經氧化焙燒、常壓酸浸出、電積鋅;鋅精礦經高壓氧酸浸出、電積鋅;鋅(或鉛)精礦經燒結焙燒、還原熔煉、電解鋅(或鉛);鉛鋅精礦經燒結焙燒、還原熔煉、分離鋅、電解鋅和鉛等。
本發明所說的復雜鉛鋅銅礦是一種主要含銅、鐵、鉛、鋅、硫元素和脈石成份的礦產品。該種復雜鉛鋅銅礦中的各種元素含量范圍大致為(%):Cu:5-8; Fe:8-15; S:20-30;Pb:15-25;Zn:20-26;Ag:400-500(g/t),它是一種多種硫化混合型礦,是目前的選礦工藝技術難于分離的一種副產礦產品。
由以上成份可見,該復雜鉛鋅銅礦含有較高量的鉛、鐵,相對而言,鋅含量偏低。從物料成份來看,該批物料不適宜于單一的火法冶煉流程,一方面,鐵含量偏高,易使鋅生成鐵酸鋅;另一方面,因為物料含鉛較高,即是低溫沸騰焙燒也易出現爐料結料的情況。經對該復雜鉛鋅銅礦的高壓氧酸浸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物料中的銅是以難浸的黃銅礦或黝銅礦形式存在,而鋅很可能是以被復雜硫化銅礦包覆的(鐵)閃鋅礦形態存在。只有當復雜硫化銅的結構打開后,才可能實現鋅的理想浸出。
經X射線衍射分析可知,該精礦中主要的礦物有:黝銅礦、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及少量石英。
顯微鏡下觀察發現,除上述硫化物外,該復雜精礦中還含有少量斑銅礦、銅藍、藍輝銅礦等次生硫化物以及次黃鐵礦、鎳黃鐵礦等鐵的其它硫化物。上述金屬硫化物絕大部分呈單體,僅有少部分連生。
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發現,精礦中的黝銅礦大致分成三類:1)含銻較高,含鋅、鐵、砷較低的普通型黝銅礦;2)含砷較高,含銻較低的砷黝銅礦;3)含砷、銻較高的富砷黝銅礦。閃鋅礦含鐵基本上不足3%,系普通閃鋅礦,而方鉛礦、黃銅礦、黃鐵礦中不含其它雜質元素。精礦中各類黝銅礦的元素組成上,存在銻、砷的相互取代。
另一方面,掃描電鏡微區分析還發現,精礦中存有少量磁鐵礦、砷黃鐵礦、銀黝銅礦等。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精礦樣品中礦物組成及大致含量如表1所示;
表1復雜精礦的礦物組成及含量
;
主要金屬元素的賦存狀態:顯微鏡下觀察和掃描電鏡能譜分析證實,盡管該復雜精礦屬多金屬硫化物精礦,但其中主要元素鉛、鋅、銻、砷等賦存狀態并不復雜:
鉛基本上以方鉛礦形式存在,其它形式含鉛極少,而且方鉛礦成份單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華信稀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華信稀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9535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