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82030.0 | 申請日: | 2017-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81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峰;徐建生;徐書建;范紅奎;郭凱銳;韓永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9/142 | 分類號: | C07F9/142 |
| 代理公司: | 許昌豫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1140 | 代理人: | 韓曉靜 |
| 地址: | 4611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磷酸 二甲 合成 新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產品合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
背景技術
亞磷酸二甲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合成原料,又名二甲基亞磷酸酯。主要用于農藥、阻燃劑、水質穩定劑的合成。
目前,國內已實現由三氯化磷與甲醇連續化生產亞磷酸二甲酯,總收率達到80%以上(以三氯化磷計),含量為95%以上。
因黃磷和氯氣的使用安全性,由黃磷連續生產亞磷酸二甲酯的生產方法文獻較少。亞磷酸二甲酯的常用合成方法是用三氯化磷與甲醇為原料連續生產。如果在嚴格控制好安全的同時,實現以黃磷為原料連續生產亞磷酸二甲酯,將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能,節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開發了從黃磷、氯氣、甲醇連續化生產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
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以三氯化磷母液為溶劑,液體黃磷和氯氣緩慢連續投料,發生氯化反應后氣化物料進三氯化磷精餾塔,低沸餾分進入酯化釜與甲醇反應,高沸母液回到氯化釜作溶劑;酯化后的物料經過二級減壓脫酸后進粗酯精餾塔,控制壓力和溫度,得到含量在98%以上的亞磷酸二甲酯。
所述的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用底磷浮標控制三氯化磷母液占反應容積的55~75%,反應過程中保持母液中黃磷和三氯化磷的比例不變。
所述的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酯化反應中三氯化磷、甲醇的重量比為0.69~0.75:1。
所述的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二級減壓脫酸為水吸收脫酸和液堿吸收脫酸。
所述的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粗酯精餾時采用多級冷凝。
本發明從黃磷、氯氣混合液經精餾生產出的三氯化鋁同甲醇直接進入酯化釜和精餾釜,實現了從黃磷連續生產亞磷酸二甲酯,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能,節約了生產成本,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
具體步驟如下:
氯化釜中用底磷浮標控制三氯化磷母液占反應容積的60%,黃磷加熱成液體,打開放磷閥緩慢投入液體黃磷,同時,緩慢通入干燥氯氣,投磷總量與通氯總量保持平衡(摩爾比為1:3.01),確保母液中黃磷和三氯化磷的比例不變,使氯化反應連續進行。氯化反應30分鐘,從氯化釜中出來的氣化的三氯化磷進精餾塔精餾,低沸冷凝液通過管道進入酯化反應釜,高沸點母液進入氯化釜作溶劑。
三氯化磷、甲醇同時進入酯化釜(控制重量比為0.73:1),控制溫度在50℃,真空度0.09Mpa,進行酯化反應,反應10分鐘,反應液直接流到一級脫酸釜進行水噴淋脫酸,溫度75℃,真空度0.098Mpa,然后流到二級脫酸釜進行液堿噴淋脫酸,溫度和真空度與一級脫酸釜相同。二級脫酸后的粗酯進入精餾塔,控制塔頂溫度100~110℃,塔頂壓力-0.09~-0.1Mpa,再沸器溫度120~135℃,三級冷凝,得到含量99.0%的亞磷酸二甲酯。以一個月進行物料衡算,收率達到了96%(以黃磷計)。
廢水廢氣處理后得到副產物氯甲烷、鹽酸、亞磷酸,甲醇回收利用。
實施例2
一種亞磷酸二甲酯的合成新方法
具體步驟如下:
氯化釜中用底磷浮標控制三氯化磷母液占反應容積的70%,黃磷加熱成液體,打開放磷閥緩慢投入液體黃磷,同時,緩慢通入干燥氯氣,投磷總量與通氯總量保持平衡(摩爾比為1:2.95),確保母液中黃磷和三氯化磷的比例不變,使氯化反應連續進行。氯化反應20分鐘,從氯化釜中出來的氣化的三氯化磷進精餾塔精餾,低沸冷凝液通過管道進入酯化反應釜,高沸點母液進入氯化釜作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820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