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金屬制品及金屬塑料復合體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76683.8 | 申請日: | 2017-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85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天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3F1/16 | 分類號: | C23F1/16;C25D11/08;C25D1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慶波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表面 處理 方法 金屬制品 金屬塑料 復合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金屬制品及金屬塑料復合體,該方法包括:本發明采用酸性砂化試劑對待處理金屬進行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以得到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由于預先配制的所述酸性砂化試劑的性質合適,且直接作用在所述待處理金屬表面,能夠通過一次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在所述待處理金屬表面產生尺寸較大的納米孔洞,通過上述方式,所述孔徑尺寸較大的納米孔洞能夠使處理后的金屬與后續注塑過程的塑料更加緊密的結合,有利于提高注塑產品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金屬制品及金屬塑料復合體。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終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所述智能終端功能不斷豐富的同時,用戶對所述智能終端的外觀和手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通過注塑工藝得到塑料-金屬復合體材料因外觀精致、使用舒適成為智能終端領域研究的熱點。
現有的塑料-金屬復合體材料通常需要先需要在金屬表面形成納米孔洞,之后,通過一定壓力,使塑料熔體進入金屬表面的納米孔洞中,從而形成一種復合結構。而在制備具有納米孔洞的金屬時,目前普遍使用的技術存在制備出來的所述具有納米孔洞的金屬與塑料的結合力差,塑料-金屬復合材料的質量不過關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金屬制品及金屬塑料復合體,能夠制備得到具有較大納米孔洞結構的金屬,且塑料注塑成型后,產品的結合力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酸性砂化試劑對待處理金屬進行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以得到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金屬制品,所述金屬制品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處理后得到。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又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金屬塑料復合體,所述金屬塑料復合體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屬制品和注塑在所述金屬制品表面的塑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采用酸性砂化試劑對待處理金屬進行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以得到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由于預先配制的所述酸性砂化試劑的性質合適,且直接作用在所述待處理金屬表面,能夠通過一次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在所述待處理金屬表面產生尺寸較大的納米孔洞,通過上述方式,所述孔徑尺寸較大的納米孔洞能夠使處理后的金屬與后續注塑過程的塑料更加緊密的結合,有利于提高注塑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中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的掃描電鏡示意圖;
圖3是現有技術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中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的掃描電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的表面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酸性砂化試劑對待處理金屬進行粗糙化表面蝕刻處理,以得到表面產生納米級孔洞的金屬。由于所述酸性砂化試劑中的酸可以與金屬進行反應,達到對金屬進行粗糙化表面蝕刻的目的,進而在所述待處理金屬表面生成納米級孔洞。可選的,所述金屬為鎂、鋁等能與酸發生化學反應的金屬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66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