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激光點云數據的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70058.2 | 申請日: | 2017-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87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鄧勇;潘圣林;周靖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17/05 | 分類號: | 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盧宏;李美麗 |
| 地址: | 41001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激光 數據 地表 三維 模型 構建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激光點云數據的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包括構建地表DEM和DOM并將二者融合,形成地表三維模型。DEM構建方法包括:獲取點云數據;剔除噪點和過濾植被信息;壓縮;每個DEM格網內保留距中心最近的數據點;分塊處理;構建地表DEM;將地表DEM保存為GeoTIFF柵格文件。DOM構建方法包括:將激光點云數據的三維坐標和色彩值對應;地表DOM每個網格內最多保留一個點提取顏色;獲取激光點云數據的凹包輪廓線,位于輪廓線內的網格填入顏色;將地表DOM保存為GeoTIFF柵格文件。本發明以高密度、真彩色激光掃描點云數據為數據源,利用點云數據的三維坐標和RGB值分別構建地表DEM和地表DOM,融合形成精度高、數據量小、精細度高、真紋理(色彩)的地表三維模型。
技術領域
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激光點云數據的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采用地面激光掃描技術對地形進行掃描,可獲取高密度地表點的三維坐標,利用三維激光點云數據的三維坐標構建地表DEM(數字高程模型)。
第二步,利用安置在激光掃描儀上的相機獲取掃描對象的影像數據,利用三維激光點云數據的RGB值構建地表DOM(正射影像圖)。
第三步,將地表DOM和地表DEM進行融合,形成地表三維模型。
激光掃描地形數據具有精度高、密度大等特點,可細致反映地表的起伏狀況,而影像信息則可清晰、直觀反映出地表附屬物如植被、建構筑物等信息,利用高密度激光掃描點云數據和相應的影像信息構建地表三維模型,可直觀、真實再現地表實景,為相關應用提供基礎數據。
由于激光掃描點云數據具有海量、高密度(點間距小)、含噪等特點,在構建地表DEM時,通常采用分塊、抽稀的方法,效率低,精度損失大;而激光掃描作業獲取的影像數據具有像幅小、畸變大、非正攝(像片傾角大)、數據量大(高清影像)等特點,不能形成有效的地表DOM。因此,直接利用地面激光掃描數據構建地表模型,不能構建帶紋理的真三維地表模型。
為有效利用地面激光掃描數據,提高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附加值,促進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應用發展,本發明設計了基于真彩色激光點云數據的三維地表模型的構建方法。
發明內容
現有方法不能構建帶紋理的真三維地表模型。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了的基于激光點云數據的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該方法建立的地表模型具有精度高、數據量小、精細度高、真紋理(色彩)等特點,可為工程規劃、設計、三維仿真等應用提供測繪地理信息資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激光點云數據的地表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構建地表DEM;步驟B.構建地表DOM;步驟C.將地表DOM和地表DEM進行融合,形成地表三維模型;所述地表DEM構建方法包括:步驟A1.通過點云編輯,獲取構建范圍內的點云數據,并剔除噪點信息和過濾植被信息;步驟A2.對各DEM格網內的數據點進行壓縮,每個DEM格網內保留一個距DEM格網中心最近的數據點;步驟A3.對DEM生成過程進行分塊處理并構建地表DEM,根據相關地理信息將地表DEM保存為GeoTIFF柵格文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700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