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及抗菌隔音墊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955703.3 | 申請日: | 2017-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96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馳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長江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9/02 | 分類號: | B29C69/02;B29C69/00;B29C65/48;D04H1/4382;D04H1/46;C08L69/00;C08L55/02;C08K13/02;C08K3/36;C08K5/524;C08K5/20;C08K5/00;B29L31/5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2272 | 代理人: | 王曉東 |
| 地址: | 212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抗菌 隔音 方法 | ||
1.一種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以質量份計,稱取PC樹脂50~55份、ABS樹脂40~45份、納米二氧化硅4.5~5.0份、雙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0.45~0.50份、脂肪酸酰胺0.45~0.50份、大青葉0.35~0.40份、竹葉0.35~0.40份、野菊花0.35~0.40份;
(2)將納米二氧化硅在水中分散形成納米粒子分散液;
(3)將所述納米粒子分散液注入擠出機,與ABS樹脂共混,形成水無機納米粒子與ABS樹脂形成的混合物;
(4)將(3)所得混合物與PC樹脂、雙十八皖基醇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脂肪酸酰胺、大青葉、竹葉、野菊花加入混合攪拌機中進行混合,并通過擠出機共混造粒,制得低收縮率高韌性的PC/ABS合金材料;
(5)將(4)得到的合金材料切割得到飾面層;
(6)將聚丙烯切片加入熔融螺桿A,將聚酯切片加入熔融螺桿B中作為皮層和芯層,然后加入到紡絲機計量泵中,纖維成型后將F-2169油劑包覆于纖維表面,然后經過油劑槽上油棍、三步牽伸機、一道定型機、卷曲機、脫氣味槽、二道定型機后得到纖維束,將上述纖維束通過纖維整形機和切斷機,得到PP/PET復合短纖維;
(7)將PP/PET復合短纖維由喂棉機送入梳理機進行梳理,形成低熔點纖維網,將該低熔點纖維網輸送給鋪棉機,鋪疊形成低熔點纖維層,將低熔點纖維層在針刺機上進行針刺加固;
(8)將再生纖維、滌綸纖維和PP/PET復合短纖維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纖維,將混合纖維由喂棉機送入梳理機進行梳理,形成混合纖維網,將該混合纖維網輸送給鋪棉機,鋪疊形成混合纖維氈,將混合纖維氈在針刺機上進行針刺加固;
(9)從下至上依次鋪設低熔點纖維層、混合纖維氈和低熔點纖維層,在針刺機上進行針刺加固,得到汽車抗菌隔音墊半成品;
(10)將(9)所得的汽車抗菌隔音墊半成品置于成型模具內進行模壓成型;
(11)將(10)中所得的汽車抗菌隔音墊半成品的形狀切割蜂窩底層,并在內壁上涂抹植物纖維噴涂層;
(12)將(5)所得的飾面層、(10)所得的汽車抗菌隔音墊半成品以及(11)所得的蜂窩底層通過減震膠水層復合,并進行沖斷加工安裝孔,得汽車抗菌隔音墊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切片,其粘度指數為0.60~0.65dl/g。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切片,其熔融指數為1.5~1.8g/10min。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低熔點纖維層在針刺機上進行針刺加固,其中,所述針刺加固的針刺速度為190~200rpm。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項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混合纖維氈在針刺機上進行針刺加固,其針刺速度為300~350rp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樹脂的相對分子量為17000~20000g/mol,玻璃化溫度為135~140℃。
7.根據權利要求1、2、4或6中任一項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再生纖維、滌綸纖維和PP/PET復合短纖維混合均勻,其中,原料質量比為再生纖維:滌綸纖維:PP/PET復合短纖維=2:1:1。
8.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層和芯層,其中,皮層與芯層的質量比為1:1。
9.根據權利要求1、2、4、6或8中任一項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內壁上涂抹植物纖維噴涂層,其涂層厚度為20~35mm。
10.一種通過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備抗菌隔音墊的方法制成的抗菌隔音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長江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未經鎮江長江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5570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