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鏈二元醛改性聚乙烯醇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41572.3 | 申請日: | 2017-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515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 發明(設計)人: | 侯雙燕;陸春因;郭永松;李永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重慶川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118/08 | 分類號: | C08F118/08;C08F8/12;C08F2/20;C08F114/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石歡歡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鏈 二元 改性 聚乙烯醇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直鏈二元醛改性聚乙烯醇,使用直鏈二元醛對聚乙烯醇改性,制備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用作氯乙烯懸浮聚合主分散劑,尤其是用作氯乙烯懸浮聚合的主分散劑,分散效果好,同時能可有效抑制氯乙烯聚合過程起泡,且兼具良好的保膠性能和分散性能;可制備出粘數107?112ml/g,表觀密度0.45?0.50g/ml,增塑劑吸收量20%以上,性能優異、粒度分布均勻的聚氯乙烯產品。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工藝時間短,不需要大型設備,適合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改性聚乙烯醇,具體涉及一種直鏈二元醛改性聚乙烯醇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聚乙烯醇(PVA)作為氯乙烯懸浮聚合最常用的分散劑,對氯乙烯懸浮聚合及聚氯乙烯產品的性能指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氯乙烯行業裝配有冷凝器的大型聚合反應釜的應用,在回流冷凝器附近的壓力由于氯乙烯單體汽體冷凝而下降,從而產生由分散劑引起的濕泡沫和由PVC粒子組成的干泡沫,導致聚合容器中的有效體積減少,生產效率下降,同時還產生污垢。因而,開發新型聚乙烯醇作為分散劑十分必要。
在開發新型聚乙烯醇分散劑研究中,國內外專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中國專利CN151927A公布了將聚乙烯醇樹脂通過添加金屬鹽等助劑在175-250℃的溫度下在擠出機中進行1-15分鐘的熔融捏合制得改性聚乙烯醇分散劑;該方法中改性聚乙烯醇會發生嚴重的脫水脫羧反應,同時還發生部分分解反應,經濟成本高,制得的產品顏色較深,而且還有不溶物質產生,產品質量較差。中國專利CN101747459A公布了通過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方式聚合8-14h,再經后續醇解、干燥等工藝制得改性聚乙烯醇分散劑;該方法聚合時間長,產品分子量分布過寬,制得的產品抑泡性能較差;同時該方法制備的改性聚乙烯醇產品也僅用于氯乙烯懸浮聚合中的輔助分散劑。由于技術難度大,目前還沒有一種產品色相好,作為分散劑同時具備優異的抑泡性、保膠性、分散性的聚乙烯醇及其制備技術披露。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改性聚乙烯醇。
除特殊說明外,本發明所述份數均為重量份,所述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改性聚乙烯醇,由甲醇、乙酸乙烯酯(VAC)單體、改性劑、引發劑在內的原料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劑為C4-C6的直鏈二元醛;所述改性聚乙烯醇同時具有-CO-CH=CH-結構,-CO-(CH=CH)2-結構,和-CO-(CH=CH)3-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上述C4-C6的直鏈二元醛選自丁二醛、戊二醛或己二醛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優選己二醛。
本發明改性聚乙烯醇在215nm處具有-CO-CH=CH-結構的紫外吸收峰,在280nm處具有-CO-(CH=CH)2-結構的紫外吸收峰,在320nm處具有-CO-(CH=CH)3-結構的紫外吸收峰。
本發明改性聚乙烯醇在215nm的紫外吸收值為0.1~0.7,280nm紫外吸收值為0.2~0.7,320nm紫外吸收值為0.05~0.5。本發明改性聚乙烯醇的FTIR譜圖中1730-1740cm-1處有強烈的羰基吸收峰。
發明人在研究聚乙烯醇分散劑試驗中,意外發現,使用甲醇、乙酸乙烯酯(VAC)單體與直鏈二元醛(丁二醛、戊二醛或己二醛)在引發劑作用下制備的215nm處紫外吸收值為0.1-0.7,280nm處紫外吸收值為
0.2-0.7,320nm處紫外吸收值為0.05-0.5,且FTIR譜圖1730-1740cm-1處有強烈的羰基吸收峰的改性聚乙烯醇,在作為氯乙烯懸浮聚合分散劑過程中,不僅分散效果好,同時能有效抑制氯乙烯聚合過程起泡,且兼具良好的保膠性能和分散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重慶川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重慶川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415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