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934861.0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6269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熊江林;吳靈英;王銳;劉玉蘭;周華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輕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0 | 分類號: | G01N33/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曲霉毒素 斑馬魚胚胎 心包 斑馬魚 卵黃囊 面積比 幼魚 檢測 培養液 黃曲霉毒素B1檢測 培養液培養 病理變化 毒性作用 試驗成本 試驗動物 試驗對象 中毒癥狀 孵化率 畸形率 直觀性 觀察 魚體 配制 死亡率 觀測 孵化 直觀 記錄 | ||
1.一種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將成年斑馬魚按照雌雄比為1:2~1:3的比例移至產卵盒;
將產卵盒放入恒溫箱中保溫過夜后,自然交配并收集受精卵;
將受精卵放入恒溫箱中進行恒溫培養后,在解剖鏡下挑選發育正常的原腸胚作為斑馬魚胚胎;
配制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
用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培養斑馬魚胚胎24~120h;
觀察記錄斑馬魚胚胎的死亡率,以及由斑馬魚胚胎孵化的斑馬魚幼魚的孵化率、畸形率、心包囊和卵黃囊面積、幼魚體面積,計算心包囊/幼體面積比和卵黃囊/幼體面積比,判斷黃曲霉毒素B1對斑馬魚胚胎的毒性作用;
其中,所述成年斑馬魚的飼養餌料為熱帶小魚飼料和豐年蟲,所述斑馬魚幼魚的飼養餌料為草履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的步驟包括:
將二甲基亞砜與養殖用水混合,制成二甲基亞砜儲備液;
將黃曲霉毒素B1加入二甲基亞砜儲備液中,通過超聲波破碎獲得黃曲霉毒素B1母液;
向黃曲霉毒素B1母液中加入養殖用水,制成黃曲霉毒素B1儲備液;
取黃曲霉毒素B1儲備液與二甲基亞砜儲備液和養殖用水混合,制成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
其中,所述養殖用水為曝氣加熱的自來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聲波破碎的超聲波頻率為20~25kHz,超聲波破碎的時間為8~10mi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成年斑馬魚按照雌雄比為1:2~1:3的比例移至產卵盒的步驟之前還包括:
將斑馬魚置于具有恒溫循環水系統的培養缸中飼養,其中,所述培養缸中的養殖用水為曝氣加熱的自來水,培養缸中的水溫為26~30℃,水中溶氧大于5.0mg/L,pH為6.8~7.2,保持光照12~16h/黑暗8~12h的光照周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產卵盒放入恒溫箱中保溫過夜后,自然交配并收集受精卵的步驟中:
所述保溫過夜的溫度為26~28℃,時間為10~14h。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受精卵放入恒溫箱中進行恒溫培養后,在解剖鏡下挑選發育正常的原腸胚作為斑馬魚胚胎的步驟中:
所述恒溫培養的溫度為26~28℃,時間為2.5~3.5h。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培養斑馬魚胚胎24~120h的步驟包括:
將斑馬魚胚胎清洗后移入六孔板中;
向六孔板的孔中加入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放入恒溫箱中恒溫培養24~120h。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黃曲霉毒素B1毒性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六孔板的孔中加入含有不同黃曲霉毒素B1濃度的培養液,放入恒溫箱中恒溫培養24~120h的步驟中:
所述恒溫培養的溫度為26~28℃,每隔12h更換所述培養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輕工大學,未經武漢輕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3486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