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耐磨型復合玻璃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929359.0 | 申請日: | 2017-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409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俊欣;張淑嫻;林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C13/02 | 分類號: | C03C13/02;C03C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馬驍 |
| 地址: | 21310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磨 復合 玻璃纖維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磨型復合玻璃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世界玻璃纖維工業(yè)創(chuàng)立于1938年,國外已有50余年的發(fā)展史。玻璃纖維的產量、生產工藝、品種規(guī)格以及應用領域都在不斷發(fā)展。據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生產玻璃纖維的國家有三十多個,破璃纖維有近五千種,用途有四萬余種。作為新型材料,玻璃纖維增長十分迅速。
我國玻璃纖維工業(yè)始于1958年,技術主要來于前蘇聯。當時,國外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導致國內玻璃纖維行業(yè)只能采用產量低、性能不穩(wěn)定、能耗大、污染大的200孔球法坩堝拉絲工藝生產。1980年后,我國引入了玻璃纖維池窖拉絲法生產工藝,用該方法生產玻璃纖維可以達到產量高、能耗低的效果。新工藝的引進加快了我國玻璃纖維行業(yè)的發(fā)展,使得生產出產品的質量與產量都在逐年增加。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工藝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兩次成型-坩堝拉絲法,另一種為一次成型-池窯拉絲法。玻璃纖維種類繁多,優(yōu)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制造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fā)絲的1/20-1/5,每束纖維原絲都由數百根甚至上千根單絲組成。玻璃纖維通常用作復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電絕緣材料和絕熱保溫材料,電路基板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由于玻璃纖維的優(yōu)異性能,使得玻璃纖維產品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領域,諸如石油、化工、建筑、環(huán)保以及航空、國防等領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玻璃纖維材料的耐磨性較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耐磨型復合玻璃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耐磨型復合玻璃纖維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制備步驟為:
(1)稱取10~30g硅藻土研磨粉碎,研磨后得到硅藻土粉末,將硅藻土粉末和鈦酸酯偶聯劑201混合攪拌,得到混合物,繼續(xù)向混合物中加入混合物質量6%的橄欖油和混合物質量0.6%的豬糞,裝入發(fā)酵罐中,密封發(fā)酵,發(fā)酵結束后,取出發(fā)酵產物,即為改性硅藻土粉末,備用;
(2)按重量份數計,分別稱取葉臘石、螢石、改性硅藻土粉末、氧化鋁、硼酸、碳酸鈉和粉碎玻璃纖維放入窯爐中熔融,熔制得到熔融液,排除氣泡后,運送到多孔漏板中拉絲,即為自制玻璃纖維;
(3)稱取60~80g自制玻璃纖維和6~8g硅烷偶聯劑KH-570放入裝有80~100mL去離子水的燒杯中,在恒溫水浴中加熱攪拌,攪拌后保溫靜置,自然冷卻至室溫后,用無水乙醇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改性自制玻璃纖維,備用;
(4)將全氟醚橡膠和甲基硅橡膠放入混煉機中混煉,得到氟硅橡膠,向氟硅橡膠中加入3~5g丁腈橡膠,繼續(xù)保溫混合攪拌,即為混合橡膠;
(5)按重量份數計,分別稱取改性玻璃纖維、混合橡膠、二氧化鈦、鐵粉混合置于攪拌機中混合攪拌,再添加異辛酸鈷、苯乙烯、碎玻璃、炭黑、氧化鎂、雙氧水和氧化鈉,再混合攪拌,得到混合漿,并將混合漿注入窯爐中加熱升溫,繼續(xù)混合攪拌,攪拌混合后進行澄清,澄清后得到玻璃纖維熔融液,排除氣泡后,運送到多孔漏板中拉絲,干燥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可制得耐磨型復合玻璃纖維材料。
步驟(1)所述的研磨粉碎時間為6~8min,硅藻土粉末和鈦酸酯偶聯劑201的質量比為3:1,混合攪拌時間為10~16min,發(fā)酵溫度為35~45℃,發(fā)酵時間為7~9天。
步驟(2)所述的按重量份數計,分別稱取8~12份葉臘石、6~8份螢石、3~5份改性硅藻土粉末、1~3份氧化鋁、1~3份硼酸、2~4份碳酸鈉和1~3份粉碎玻璃纖維,熔融溫度為1400~1600℃,熔融時間為1~3h,拉絲轉速為2500~3000r/min。
步驟(3)所述的攪拌溫度為40~60℃,攪拌時間為20~30min,靜置時間為2~4h,清洗次數為3~5次。
步驟(4)所述的硅藻土粉末和鈦酸酯偶聯劑201的質量比為1:1,混煉溫度為80~120℃,混煉時間為1~2h,攪拌時間為30~6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布奇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9293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