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97284.2 | 申請日: | 2017-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255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劉慶教;楊旭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5/16 | 分類號: | F15B15/16;F16J15/16;F16J10/02;B60P1/16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聯專利事務所 32220 | 代理人: | 田鵬山 |
| 地址: | 22100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 間隙 多級 卸車 液壓缸 | ||
本發明公布一種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屬于液壓缸技術領域。包括活塞桿、多級套筒和缸筒;活塞桿與最下一級的套筒之間,相鄰的套筒之間,以及最上一級的套筒與缸筒之間分別安裝有密封裝置;上級密封裝置與套筒,或與缸筒之間的配合間隙作為上級配合間隙;下級密封裝置與套筒,或與活塞桿之間的配合間隙作為下級配合間隙;上級配合間隙的數值大于下級配合間隙的數值。本發明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組合和配置合理;上級配合間隙的數值大于下級配合間隙的數值,有效降低因加工精度不高問題導致級與級之間的摩擦力過大,進而避免多級液壓缸亂序伸縮帶來的主機危害;可廣泛的應用于各種類型的多級液壓缸場合、通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壓缸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能提升油缸伸縮順序性的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
背景技術
當前,國內為自卸車配套的多級自卸車液壓缸結構和密封系統大部分基本類似。其主要特點是:1、每一級缸筒或上級套筒內孔與安裝在該部位的密封系統的配合間隙; 2、每一級缸筒或上級套筒內孔的密封系統與下級活塞桿外表面的配合間隙基本保持一致。例如,山東隆源液壓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自卸車液壓油缸”;其包括護套、外套密封環、防塵圈,所述護套內設有外套,所述外套一端伸出護套,所述外套內同心方向依次設有內套I、內套II、內套III,所述外套內壁一側設有孔用限位,所述內套I、內套II、內套III 內壁兩側均設有孔用限位,所述內套III 內同心方向設有柱塞,所述內套I、內套II、內套III 一側均設有密封環、導向環、防塵圈,所述外套內壁同側也設有密封環、導向環、防塵圈,所述外套另一側內壁設有金屬支撐環,所述外套同側端口設有缸底,所述外套同側還設有軸用限位。專利中提到的自卸車液壓油缸,僅涉及自卸車液壓缸的基本結構和密封系統配置。
如果加工質量優良,能夠保證多級自卸車液壓缸按照正確的順序伸縮(備注:正確伸出時應是按照缸筒到直徑從大到小的多級套筒和活塞桿依次伸出;正確回收時應是按照活塞桿到直徑從大到小的多級套筒到缸筒依次回收)。
但是因機床精度、夾具誤差、刀具振動等因素,套筒內孔和外圓加工后的同軸度、直線度精度較難穩定保證設計精度,導致液壓缸伸縮時上級缸筒的密封系統與下級活塞桿外表面摩擦力過大,進而導致液壓缸亂序伸縮。液壓缸亂序伸縮嚴重時會導致自卸車車廂瞬間超速下滑,產生強烈的沖擊壓力造成嚴重事故。針對上述實際生產制造中的對產品質量穩定性的干擾因素,現有產品在設計層面未見相應的預防性設計和技術考慮。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能夠提升油缸伸縮順序性,避免多級液壓缸亂序伸縮帶來的對主機的危害,對于其他類似產品設計也具有借鑒意義。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組合間隙式多級自卸車液壓缸,包括活塞桿、多級直徑從大到小的套筒和一個位于最外側的缸筒;相鄰套筒中外側的作為上級,內側的的作為下級;所述活塞桿與最下一級的套筒之間,相鄰的套筒之間,以及最上一級的套筒與缸筒之間分別安裝有密封裝置;相鄰密封裝置中外側的作為上級,內側的的作為下級;上級所述密封裝置與套筒,或與缸筒之間的配合間隙作為上級配合間隙;下級所述密封裝置與套筒,或與活塞桿之間的配合間隙作為下級配合間隙;上級配合間隙的數值大于下級配合間隙的數值。
其進一步是:所述密封裝置包括由外至內依次安裝的防塵圈、支撐環和主密封。
所述套筒共有三級,由外至內依次為套筒I、套筒II、套筒III;相對應的,所述密封裝置共有四級,由外至內依次為密封裝置I、密封裝置II、密封裝置III、密封裝置IV;
所述密封裝置I與缸筒之間的配合間隙,和密封裝置I與套筒I之間的配合間隙為一檔配合間隙;
所述密封裝置II與套筒I之間的配合間隙,和密封裝置II與套筒II之間的配合間隙為二檔配合間隙;
所述密封裝置III與套筒II之間的配合間隙,和密封裝置III與套筒III之間的配合間隙為三檔配合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未經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972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