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體偶聯藥物的制備方法、抗體偶聯藥物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892507.6 | 申請日: | 2017-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5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徐瑛;趙文彬;陳樞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7/68 | 分類號: | A61K47/68;A61K47/65;A61K38/07;A61P35/00;A61P3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體 藥物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體偶聯藥物的制備方法、抗體偶聯藥物及應用。所述制備方法先在Sortase A酶催化下,LPXTG序列與寡甘氨酸接頭發生轉肽反應,使所述抗CD20單克隆抗體連接第一連接臂;然后所述疊氮基接頭與炔基接頭發生環加成反應,使所述第一連接臂連接第二連接臂。利用酶?化學法制備抗體偶聯藥物,降低價格昂貴藥物的用量,節省成本。采用雙功能小分子,減小Sortase A酶轉肽反應時的空間位阻,靈活性好。有效控制抗體上藥物的偶聯位點和個數,增強均一性,在保持原有抗體親和性的基礎上提高其體內外抗腫瘤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抗體偶聯藥物的制備方法、抗體偶聯藥物及應用。
背景技術
癌癥作為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由于傳統的化學療法靶向選擇性差,毒副作用大;而常見的單抗療法又因為腫瘤殺傷能力弱,腫瘤患者使用后常常療效不佳。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選擇,由抗體或其片段和細胞毒性藥物連接而成,兼具生物藥和化學藥的優勢,即同時利用抗體獨特的靶向性和小分子化學藥物極強的細胞毒性,在癌癥治療中展示了獨特的優勢。
早在一個世紀前,德國免疫學者Paul Ehrlich就提出了“魔術子彈”的概念(PerezHL,Cardarelli PM,Deshpande S,et al.Antibody-drug conjugates:Current statusand future directions[J].Drug Discov Today,2014,19,869-881.)。ADCs由抗體、細胞毒性藥物、以及連接物(linker)三部分組成,以抗體為載體,選擇性將“彈頭”藥物送至靶細胞,與抗原結合,并通過細胞內吞作用進入溶酶體,在溶酶體內被組織蛋白酶等水解酶水解,釋放出細胞毒性藥物,特異性殺死腫瘤細胞。與化療和聯合治療相比,ADCs選擇性好,能顯著減少脫靶毒性,拓寬治療窗。近年來,Brentuximab vedotin(SGN-35)和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等ADCs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再一次證實ADCs是一種對抗癌癥的強大武器。
目前上市的ADCs都是通過抗體上賴氨酸殘基或鏈間二硫鍵還原產生的半胱氨酸殘基共價連接細胞毒素藥物來實現藥物與抗體的偶聯。由于抗體包含多個賴氨酸或半胱氨酸殘基,這種方式所獲得的ADCs的藥物抗體偶聯比(drug to antibody ratio,DAR)為0到8個不等,且偶聯位點變動性較大,具有較大的異質性,這對ADCs的批次間一致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此外,這些混合物往往具有不同的藥效、藥動學性質(PK)以及安全問題,給ADCs質量控制和臨床使用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近年來,為實現ADCs的均一性,各種各樣的定點偶聯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在不影響抗體親和性的前提下,通過基因工程突變抗體上某一氨基酸為半胱氨酸,再與馬來酰胺修飾的毒素藥物形成硫醚鍵進行定點偶聯,產生均一性的ADCs。但是臨床試驗發現該連接物在循環系統中不穩定,可與血漿中游離半胱氨酸的反應性巰基發生交換,導致細胞毒素藥物的提前釋放。因此,在ADCs定點偶聯設計中,不僅要實現ADC的均一性,而且要保證linker在體外和循環系統中穩定以避免ADCs帶來的系統毒性,只有當ADCs被內吞后,連接物能有效地斷開并釋放出有活性的細胞毒素藥物從而殺傷腫瘤細胞。此外,合適的突變位點對ADCs的活性和耐受性至關重要,這些位點會隨抗體不同而變化,需要PHESELECTOR技術重新篩選,通用性大大降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925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