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坡道轉彎交通智能指揮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855825.5 | 申請日: | 2017-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10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程丹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程丹秋 |
| 主分類號: | G08G1/16 | 分類號: | G08G1/16;H04W40/02;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430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坡道 轉彎 交通 智能 指揮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坡道轉彎交通智能指揮系統。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的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側重于對車流的宏觀調度以進行整體道路交通疏導,很少涉及針對事故易發地段具體交通問題的檢測、預報與控制,且需要進行有線部署,系統成本高,需要人員照看。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坡道轉彎交通智能指揮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提供了坡道轉彎交通智能指揮系統,包括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信息分析處理模塊和交通提醒模塊,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為分簇結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用于收集坡道轉彎處的車輛信息并將車輛信息發送至信息分析處理模塊;信息分析處理模塊根據車輛信息生成決策信號,并將決策信號發送至交通提醒模塊,由交通提醒模塊發出提示或警告信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和實現了智能交通指揮系統,以解決坡道轉彎處的交通控制問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提高交通運輸效率,避免了傳統有線部署困難、系統成本高、需要人員照看的缺點。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本發明的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明交通提醒模塊的連接框圖。
附圖標記:
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1、信息分析處理模塊2、交通提醒模塊3、控制電路10、提醒設備20。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坡道轉彎交通智能指揮系統,包括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1、信息分析處理模塊2和交通提醒模塊3,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1為分簇結構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用于收集坡道轉彎處的車輛信息并將車輛信息發送至信息分析處理模塊2;信息分析處理模塊2根據車輛信息生成決策信號,并將決策信號發送至交通提醒模塊3,由交通提醒模塊3發出提示或警告信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交通提醒模塊3包括基于有限狀態自動機的控制電路10和與控制電路10連接的提醒設備20。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提醒設備20采用高音喇叭和用于顯示實時參考速度值的限速牌。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提醒設備20設置于道路兩側。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坡道轉彎車輛監測模塊1由傳感器節點和匯聚節點構成,傳感器節點包括車輛信息采集節點和簇首節點,所述的匯聚節點用于收集各個簇首節點傳來的融合車輛信息,并協調管理整個網絡中的所有車輛信息采集節點;簇首節點用于收集簇內車輛信息采集節點采集到的車輛信息,并將自己采集到的車輛信息一起進行融合操作;各車輛信息采集節點感知并采集車輛信息,將車輛信息按照數據傳輸鏈路向下一跳的車輛信息采集節點傳遞。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和實現了智能交通指揮系統,以解決坡道轉彎處的交通控制問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從而提高交通運輸效率,避免了傳統有線部署困難、系統成本高、需要人員照看的缺點。
在一個實施例中,分簇時,在傳感器節點中選出簇首節點,具體包括:
(1)初始簇首節點選舉時,各傳感器節點選取一個[0,1]之間的隨機數,將隨機數大于0.5的傳感器節點作為備選簇首節點,若備選簇首節點滿足下列公式,則當選為簇首節點:
式中,Ei為備選簇首節點i的當前剩余能量,j表示備選簇首節點i的第j個鄰居節點,Ej表示j的當前剩余能量,ni表示備選簇首節點i的鄰居節點數目,Nj表示j的鄰居節點數目,ET為設定的能量比閾值,為設定的取值函數,當時,當時,
(2)其他傳感器節點作為車輛信息采集節點,并選擇距離最近的簇首節點加入簇,完成首輪分簇;
(3)開始新的一輪簇首節點選舉時,按照下列公式確定各傳感器節點成為簇首節點的概率,選擇概率最大的傳感器節點作為新一輪的簇首節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程丹秋,未經程丹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8558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